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犯规次数下的换人

(2022-05-13 10:04:22)
浅谈犯规次数下的换人

        在Nba和cba的比赛中,似乎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在第一节比赛中,当队员有两次犯规的时候,大多数教练会把该队员换下来。好像也有个别教练不这么干的。犯规是比赛中的一部分,在职业比赛中,一个队员允许5次犯规,第六犯罚下。在我们的大学生比赛中,由于比赛时间是40分钟,犯规是5犯下场。在对球员犯规的问题上,处理上是有些讲究的。
       在职业比赛中,第一节可能允许2次犯规,上半场最多3次,一旦达到了3次,留在场上的几率应该不大了。尤其是主力队员,一旦因为犯规次数过多被罚下,关键时刻无法上场比赛了。即使是主要替补队员可能也不能超过一定的犯规次数吧。当然,如果就是采用的“砍鲨战术”,那就另当别论了。教练员要有一个全场比赛的观念,能够把最为重要的队员留到最后的关键时刻。但是,在实际的比赛中,球队重要队员在比赛中被罚下也比比皆是。这需要教练员临场的调度,也需要这些球员自己在场上的控制身体的能力。
        在有些比赛中,教练员也会让关键队员带着4次、甚至5次犯规留在场上,如有一场勇士对独行侠的比赛中, 东契奇就是带着5犯打完最后一节的。
       我自己的感觉是,第一节2次是底线,上半场3次底线,第三节也是3次底线,如果某队员上半场已经3次,下半场开局可能会考虑不上该队员。如果不是比分需要,第三节都不会上场。如果第三节到了第三次,除非是替补队员,否则需要考虑换下来。
       四犯的队员不会出现在第四节首发名单,如果队员在第四节的前面几分钟领到第四犯,需要换下来。即使是替补队员,也需要考虑换下来,以防最后时刻需要使用。
       在比赛结束前的几分钟(4分钟以内),如果队员是四犯了,则此时是考验教练员的时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根据场上的情况来决定了。如果换下来,则可能导致场上攻击、或防守能力下降。如果不换下来,则要考虑对方会针对这一个点攻击,则留在场上的四犯队员需要警惕,控制自己的攻防动作,避免导致犯规下场。
       有些教练会暂时换下该四犯队员,调整几个回合后再上场。有些教练员会坚持让该队员留在场上,但会告诉队员注意自己的攻防动作。这是一个相当博弈的决定,过程也相当熬人。
       如果换下,则一方面需要考虑场上的情况,并要在场下告知该球员还会继续上场,做好上场的准备。如果不换下来,则一方面该队员需要做好防守动作,不要再出现不必要的犯规,另一方面,其他队员必须做好对该队员防守的保护,一旦对方强攻这个点,则要积极主动的协防补防,从而做好全队的防守工作。并在场下做好替换队员工作,让他赶紧做好热身,一旦出现罚下情况,能够准备充分的上场,带着任务的上场。
       教练员,助理教练,包括场下队员,都要时刻关注对方队员、本方队员的犯规次数,尤其是一些重要的队员,尽力要把重要队员的犯规次数控制在安全范围之内(最后5分钟,留2次犯规)。主教练在赛前准备会上,包括日常的训练比赛中,都需要做好重要队员被罚下后的轮换准备工作。做到有备无患。往往这个细节可能会导致一场比赛的胜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