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球员的训练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训练效果最大化也是我们教练必须去探索的。节约化训练是我们体教结合一个重要的议题。上篇说到“三从一大”改为了“三从二大”,那么训练时间的节约化也是我们学生球员训练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吧。是否球馆也会像食堂一样的贴着:“浪费可耻,节约光荣”呢?那么节约化就应当深刻在我们教练员的心中,深刻在我们每一次的训练课中,深刻在每一个训练环节之中。并在训练中,不断督促学生球员的文化课学习,也需要通过运用训练的方法启迪学生球员去学习文化课知识。一个有责任的、有发展观的教练是不会忽视、不会无视学生球员的文化课学习的。他们是学生球员,文化课学习是他们的首要工作。这就是学训之间的问题,他们应当不是矛盾,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那就要看教练员的训练思想和执教理念了。节约化训练正是解决学训问题的首要问题。
从若干年前起,我就把准备活动当做一次训练课程的重要部分,甚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那句“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也同样适用在这里吧。从进入球馆开始,我和球员们都必须做好训练的战斗准备。有时候,我甚至不想说“准备活动”这个词,其实它就是已经在训练了,就是训练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怎么认真对待都不为过了吧。以后,我将把这一时间称为训练课的“第一部分”,即用“第一部分”代替“准备活动”这个词了。在我的孩子们的训练营备课时,我一直是这样采用的。效果也是不错的。如果非要有什么“准备活动”的话,那么我更愿意把训练前两个小时的进食、坐车、衣服鞋子、打脚、等外物准备、身体准备、思想准备等称为:此次训练课的”准备活动”。
原本想浅谈,以自己的学识水平,估计想深也谈不深吧。但是,又想谈的深入一些。于是,赶紧从书架上去找相关方面的书籍,如《训练学》、《运动生理学》。先把准备活动的生理问题搞清楚,再把准备活动的方法整明白,尽量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昨天看到王小波的一段话,他说:读文史可以了解过去,学科学可以预知未来。了解了过去,则增加了生命的深度和厚度,预知了未来,则延长了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这些个训练学、生理学方面的书籍就是科技知识,也就能够帮助我们做好现在、预知未来了吧,也就增加了我们生命的深厚和长宽了吧。
总结起来,准备活动的生理机制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提高机体的调节能力。准备活动可以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的协调控制能力,使主动肌和对抗肌,伸肌与屈肌协调配合,提高肌肉收缩的效率。同时能使神经兴奋信号传递至肌肉更加迅速,调动内脏器官参与肌肉活动的工作,克服内脏器官的机能惰性,使机体处于良好的赛前状态,为进入训练或比赛阶段做好机能上的准备。
2.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准备活动可以使肺通气量,心输出量,血流量加大,血流速度加快,通过血液氧气运输至肌肉的能力增强,同时心肌和骨骼肌毛细血管扩张,可容纳更多的血流量,血红蛋白中氧气的释放速率加快,有利于工作肌肉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氧气供应,从而提高机体的有氧工作能力。
3.提高体温和代谢水平。准备活动时的练习,可以使体内的耗能增加,能量增加有两部分供应,一部分是供肌肉活动能量的需要。另一部分转换为热能的形式被释放,以维持体温,使机体的温度升高。而温度升高可以提高体内代谢酶的活性,加速对能源物质的氧化分解速率,保证肌肉的能量供应。
再总结以上内容,准备活动就是为了提高机体的调节、增氧和增能的工作,以适应随后的大强度训练。于是,一旦内容设计合理,能够实现这些功能,也就能够达到准备活动的要求了。于是,无论是无球的练习,有球的练习,技术练习还是战术练习,那就都可以的。而有目的的技战术练习就应当是首选了。当然,这些练习中也同样包含了无球的脚步等肢体练习的。经过这些年的训练实践摸索,我在训练中采取了以下的方式手段,总体看来还是达到了效果:即实现了准备活动的目的,也学习和复习、进一步提高了我安排的技战术。
其一:大量的运球练习。由于我们球员的学习训练经历,他们的控球能力大都是非常有限的。而我这些年来对每一名球员的控球能力都是想要更好的,无论他是大个还是小个,无论是外线还是内线,都需要提高控球能力,高高益善。于是,在所谓的“准备活动”的“第一部分”,我会经常安排大量的单个的、综合的、原地的、行进的、慢速的、高速的控球练习。
其二:上篮练习。即各种持球突破的各种方式的上篮终结练习。各种持球突破,各种上篮方法。一次三到四种也许比较合适,多了达不到量的积累,少了提高不了训练的兴趣变化。毕竟就那么十几二十分钟的。有阵地战的突破终结上篮练习,也有快攻的突破终结上篮练习。(阵地战突破上篮和快攻上篮的练习区别,一是技术上的,二是心理思想上的,三是动作速率节奏上的。)
其三:投篮练习。接球投篮练习,运球投篮练习,突破投篮练习。练习的重点非投篮命中,而是每一种投篮的技术动作,主抓技术动作,每一个球员出的问题都可能不一样,对每人提出具体要求及修正技术。对每一种投篮技术也提出幅度上、速率上、力度上的不同要求。
其四:战术练习。战术练习包括局部的战术配合练习和全队战术的练习。局部战术配合:如二人传切练习、挡拆练习、三人的外线八字运球掩护练习、低位内外线传球配合练习,外线的双溜练习、lob走位的传切练习。一方面是练习基础的战术配合,另一方面是把全队战术拆开来练习,提高全队战术中局部区域配合的意识和能力。全队战术即全队完整的战术,无防守的半场走位和全场走位,弱防守的全场攻防、到强防守的全场攻防的全队战术练习。
其五:步法练习。我不喜欢不全力以赴的慢慢悠悠的散散懒懒的步法训练。除非是为了教授某一个步法技术,否则,都想在大强度、高速度下去完成单个的、综合的攻防步法训练。那些体会动作的慢速的练习,让球员课余在寝室去做,去慢慢体会,可能效果会更好。第一部分的前期阶段,是大量的持球练习,如果非要安排步法练习,也是到第一部分的后期阶段。而于我,则更喜欢把步法练习安排在训练课程的第二阶段。一旦第二阶段安排步法练习,那么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是没有喝水间隔的,即拉伸后直接开干。
其六: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拉伸。在第一、第二部分之间安排3-5分钟以腿、髋跨为主的局部拉伸也是必须的。
在这训练课的“第一部分”的练习中,难度是从低到高,强度是从低到高,幅度是从低到高,速度是从慢到快,节奏是从慢到快,速率是从慢到快。这一训练过程的时间长度,一方面根据球员的汗水程度,一方面可以根据球员完成技战术的程度。可以把运球和上篮投篮组合起来安排,而战术可以单独作为第一部分。“准备活动”的技战术化是一个技术活,其中味道的把握,就如同大厨做菜吧,看火候。也如中医看病,望闻问切。这需要教练员的训练理念,需要对球员的认知,对训练过程的认知,对技战术学习的认知。
节约训练的时间成本是所有学生球员及教练必须思量的,也是体教融合中的一个技术性问题。而贯彻的执行人则在于教练。对学生球员训练时间的开源节流是一个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