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什么?
(2016-04-12 19:47:59)家是什么?
有一首歌叫《我想有个家》,曾唱响大江南北,成为了金典歌曲。
因为这首歌唱出了人们共同的心声,说明人人都渴望和期望有个家,无论这个家是“金窝”、“银窝”,还是“狗窝”。
男孩、女孩长大了,到了法定结婚年龄,都想离开父母家,自己能找到另一半,水到渠成,结婚成家,有着自己的“小家”。这是人之常情,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轮换,是自然的事。
成家与立业,绝大多数年轻人,都把“成家”放在第一位,作为父母,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到了法定结婚年龄后,早早的能成个家。因而,除了自己省吃简用,不惜倾其所有,甚至借贷,也要帮子女购买一套房子,家庭富裕的还要为子女买车。有的大龄子女因种种原因,还不结婚成家,这可愁坏了自己的父母,当父母的还要求爷爷告奶奶的四处托人做媒,有的当母亲的,甚至亲自上阵,代子女相亲呢!更何况,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早生子女早享福”、“早抱孙子早享天伦之乐”,如此等等,由此可见,成家的重要。
那么,家是什么呢?
家首先应该是如歌词所说的“不需要华丽的地方”,也“不需要多大的地方”——房子,这是家的不可缺少的载体,家的物质表现形式,这样,有了居住地,才能做到“在我疲倦的时候我会想到它”,“在我受惊吓的时候我才不会害怕”。否则,就无所谓有“家”之说。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经济条件好,家庭富裕,房子可以华丽一些,更大一点、更好一点,甚至可以是独栋别墅,岂不更好!因为住起来舒适、宽敞,更有幸福感啊!
除此以外,至于家是什么?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根据每个人对家的感悟不同,说法也不一样,但是,万变都不离其宗,因为都爱自己的家,赞美自己的家,最终所彰显的都是浓浓的爱家之情。特别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 更是体现了这种浓浓的爱家之情, 在外的游子, 无论是富有, 还是贫穷, 都归心似箭, 千里迢迢回家与亲人团聚, 过个欢乐年。每年紧张繁忙的春运,只有中国所特有,就是最有力的说明。
这里不妨列举一些对“家是什么?”,这个问题的阐述,以便人们从这些阐述中有所感悟,有所收获,从而更加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家,使每个家庭都能更和谐,更温馨,更幸福。夫妻恩爱,子女孝顺,家庭和睦,其乐融融。
“是心灵和身体的港湾,家是自己依恋依靠的地方,家是自己感觉到有温馨和快乐的地方。家是我们饥饿时的干粮,吃起来香甜!家是我们流浪时的期盼,有了家,就有了安全!
家是我们情感放松的地方,真爱,真恨,可以哭,可以笑随便!家是我们自由的天堂,热了你可以什么都不穿,懒了就赖着跟太阳比笑脸!
家是爱的港湾;家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家是充满爱的船,家是行驶中的船,夫妻合力来划浆,方向要双方同时来掌握才安全!
家是牵挂,家是温暖,家是团聚,家是港湾,家是情感的归宿,是亲人和亲情。
家是一付重担,家是一份责任;家是彼此的真诚相待,家更是能够白头偕老的慢慢旅程。
家是我们人生的驿站,是我们生活的乐园,也是我们避风的港湾。它更是一条逼你拼命挣钱的鞭子,让你为它拉车、犁地。家还是一件旧风雨衣,只有在狂风暴雨之中才更能体现它的真正价值。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无论你是在天涯,还是在海角,只要一想到家,就会有一种亲情感回“家”。
家是心中一盏永不熄灭的灯。每当夜幕降临,在外奔波了一天的人们,肩负着事业的重压,拖着疲惫的身躯迈进了家门,第一个最需要的感觉,就是点灯。见到那属于自己的灯光,无论它是昏暗的油灯,飘忽的蜡烛,还是那明亮的电灯,都能给人一种安全、愉快、温馨的感觉。
家是远方的游子,历尽千难万险后,仍然念念不忘回家的路。无论刮风下雨,半夜三更,总让行人归心似箭,风雨兼程。
家是一个讲爱的地方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家是能珍藏爱的地方,家是能让爱保鲜的地方,家是能让相恋的浪漫变成刻骨铭心的地方,家是可供心灵取暖的地方······”
家是什么?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自己满意的答案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