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住嗜好关
有两则典故,都是讲如何把住嗜好关的,一起来读,使人深受教育。
一则据《清朝艺苑》载:冯志沂平日嗜碑帖字画如命,做官后,却只字不提所好。一日,有属吏探得冯之嗜好,特将一本宋拓名碑帖献上,冯志沂连眼都不睁,即刻退还。属吏问:“何不启视之?”
冯曰:“不启视问可以赝品自解,果若真而精者,吾又安忍不受乎?”
另一则出自《史记·循吏列传》,讲的是春秋时期,鲁国宰相公仪休十分嗜好吃鱼。一次,别人将一条鲜鱼送到他府上,公仪休却不肯接受。他弟弟问他,你那么爱吃鱼,为什么别人送来了,你却不要呢?公仪休答道,人给我送鱼,是因为我当了宰相,能帮他办许多难办的事情。吃了人家的鱼,就得照他的意愿行事。这样一来,就很可能违法乱纪。到那时,别说是白吃别人送的鱼,只怕自己花钱买鱼吃的机会都没有了。
两则故事,两位封建官吏,前者为官后,只字不提自己的嗜好,对属吏费心送上来的宋拓名碑贴,连眼都不睁,即刻退还,来个“眼不见心不馋”;后者则能从一条鱼身上,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拒鱼于门外。都是难能可贵的,很值得我们的深思。
然而,纵观这些年来在党中央反腐败斗争中纷纷落马的贪官污吏,他们之所以走上腐败的道路,成为人民的罪人。可以说,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把不住自己的嗜好有关。别的不说,就说前些年已经被判死刑,走上断头台的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据报载,胡长清有一大嗜好就是书法,到江西任职后,这个嗜好很快就被别有用心的某些人所利用。例如,江西奥特汽车租赁有限公司老板周雪华经人介绍认识胡长清后,第一次找他,就投其所好带去上好的毛笔,以求字的名义出现。之后仅隔二十天,周雪华便送去两万美元,表示“感谢”。一时间,南昌等地的不少公共场所和企业商号都留下了胡长清的“墨宝”。从人流滚滚的南昌市长途汽车站到老字号黄庆仁栈药店,甚至还有一些门面很小的商店,都挂起了胡长清题写的“金字招牌”,以显示和副省长的“特殊关系”。而当胡长清出事后,南昌市街头立刻又刮起了“铲字风”,成了南昌街头巷尾一道“亮丽”的风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谈。
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个人嗜好并不是小事。“上有所好,下必兴焉”,这是老话,也是事实。从古至今,无数的事例都证明了这个问题。因此,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正视自己的嗜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实把住自己的嗜好关,千万不要让心术不正、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一失足”而“千古恨”,陷入腐败犯罪的深渊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