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过春节
春节是团聚的时刻。家人们围坐桌旁,一边享受着节日美食,一边畅谈着新年的愿景。不过,在大快朵颐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春节期间饮食的合理与健康。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段时间里家人团聚,亲友相访,人们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节日氛围当中。春节是团聚的日子,也是美食的盛宴。亲朋好友们围坐在饭桌周围,从除夕夜到元宵节,每一天都能品尝到家人烹制的节日美食。但是,在我们大快朵颐之时,却不能忽视春节期间“吃出来的毛病”。如何才能吃得健康、吃得合理也成了许多人关心的话题。本期《新安全》将邀请国家二级营养师白引玉来解读春节期间人们经常犯的“食误”,并帮助您制定一个健康、合理的“春节饮食计划”。
避免“重口味”,油盐应减少
春节期间不仅仅是饭桌上的食物比平日里多,人们聚餐的频率也大幅度提升。经过煎炒烹炸而成的美味菜肴被食客们频繁送进腹中,可是健康却伴随着“胡吃海喝”渐渐离我们远去。尤其是我们注意不到的油、盐随着美味的菜肴进入我们的身体,给身体带来了负担。白引玉介绍,其实人体每天吸收的营养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油、盐,但是油盐摄入过量易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因此要特别注意在食物中的用量。春节聚餐比较集中,因此在饮食上要刻意减少油盐。
油盐用量要减少。春节期间饭桌上的菜肴较多,人们吃的也比平日里都多,摄入的油、盐很容易过量,因此炒菜或拌菜要尽可能的清淡,应该尽量减少饭桌上油炸、油煎烹制而成的食物所占的比例,烹饪时食用盐也应少放,以控制油、盐的总摄入量。
蒸煮食品更健康。节日烹调食物应该多选择最健康的“蒸煮”方式,这样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料本身的营养,也能够维持食材本身的原汁原味。
“荤腥”要少沾,蔬菜不能少。
大鱼大肉在春节的春节饭桌上可以说是“脸熟”的常客,餐桌上菜肴丰盛往往就是指餐桌上的鱼肉荤腥特别丰富。然而,当人们过足了嘴瘾,饱餐了肉类之后,摄入的多余热量与脂肪便开始在人们腹中作怪,让人们感觉疲劳倦怠、胃肠胀气。
蔬菜解油腻。大家在节日期间应少沾荤腥,多吃点蔬菜,这样就能够解除身体危机。新鲜蔬菜是一种碱性食物,不仅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可解油腻,维持胃肠正常蠕动,预防便秘,而且能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
荤素搭配要合理。春节期间的餐桌上,一定要讲究荤素搭配,最好荤菜的量占1/3,素菜的量占2/3。春节期间饭桌上,冷热菜的比例也有讲究,凉菜起到调节口味,补充维生素的作用。但是由于冬季吃凉食过多,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因此年夜饭餐桌上凉菜应占少数。
蔬菜特点也不同。对于素菜的选择,应多选用抗氧化能力强、叶绿素含量高、高维生素C、高纤维素的蔬菜,如紫甘蓝、芥菜、菠菜等深色绿叶菜,还有青椒、西红柿、黄瓜、萝卜、薯类等。这类蔬菜有利于消除体内的自由基,增加肠胃蠕动,将动物蛋白在体内代谢所产生的毒性物质排出。
鱼肉脂肪低。肉类方面,建议选择鱼虾等水产品、鸡鸭等禽类、牛羊肉、蛋类等。白引玉表示,鱼是年夜饭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因为鱼富含蛋白质,且属于低脂肪食品,适合老人、儿童食用,尤其是食用清蒸做法来烹调的鱼,不仅能够最完整的保留鱼肉中的营养,而且味道也很鲜美。
零食莫贪嘴,水果是首选
春节期间吃进嘴里的食物可谓丰富多彩,杂乱的饮食很容易引起人的胃肠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全身健康状况,导致人们上火、便秘。同时,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些水果糖、奶糖、花生、瓜子等零食,饭外时间进食过多这样的零食也增加了人体摄入的糖分、油脂,对健康不利。
坚果、糖类要少吃。过年期间,大家不要过多食用富含油脂的坚果,同时也要注意减少糖类的摄入,否则很容诱发具有血粘稠、糖尿病病史的人发病。
零食首选是水果。大家可以把水果作为零食的首选,尤其是低糖分、多纤维的水果,例如番茄、梨与苹果。水果既可以起到很好的清热、解毒、润肠功效,还能调节改善人体的代谢机能,预防各种疾病,增进身体健康。
水果蔬菜不应同时食用。需要注意的是,水果与蔬菜的消化时间和过程都不同,应分开食用,否则水果中的大量酵素,会使蔬菜的纤维素腐坏,无法被肠胃吸收。
食欲需控制,用餐七分饱
聚餐、家宴餐桌上的菜肴一般都是非常丰盛、诱人,加之春节期间祥和、温馨的氛围,往往会让人食欲旺盛。这样的结果就是,人们总会“吃撑”,造成胃肠的不适甚至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饮食过量惹疾病。白引玉说,小到消化不良“拉肚子”、打嗝腹胀“反酸水”,大到急性胰腺炎,都是由过度、过量饮食引发的,如果连续几天都把肚子塞得满满的,引发消化系统的周期性紊乱,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状况。
合理控制食欲。虽说见到美味菜肴就无法控制食欲属于小事,但我们也不应该对此掉以轻心,应该合理地控制自己的食欲,不能对美味“贪得无厌”。
吃饱便落筷。有时候,孝顺的儿女、亲密的朋友在席间频繁的给父母、朋友夹菜、添汤,希望让他们吃的好、吃得饱,虽然此番盛情难以推辞,但是对已经吃饱了的人却是一种伤害。因此,我们不仅要控制好自己的食欲,更要关注身边的家人、朋友,不要让“美食”成为我们健康的杀手。
饮料要健康,喝酒要适量
春节期间,人们在享受美味佳肴的同时,少不了觥筹交错、推杯换盏。各种果汁、碳酸饮料、白酒、啤酒成了杯中的主要饮品,老人、孩子、妇女都少不了在热闹的气氛中举杯庆祝一下全家的团聚,而朋友聚会当中就更少不了这些“催化剂”了。
过量饮酒损健康。冬季的气温容易让人的心脑血管弹性降低,此时饮酒过量或饮烈性酒容易增加血压增高、中风的危险,对肝脏、肺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也会增加。另外,大量酒精会过度刺激胃黏膜,引起胃出血或穿孔等症状。
醒酒之后再行动。过量的酒精不仅会造成肝脏、大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损伤,带来的社会危害也非常突出。酒后开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治安事故等也会给我们自己与他人造成伤害,会给春节蒙上一层阴影。饮酒之后,一定要有人陪同,不能擅自外出、驾车,要等待酒精充分分解之后再进行其他活动,以免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伤害。
饮料避免高糖度。不喝酒的人群要限制碳酸甜饮料的摄入,可适量饮用一些酒精、糖分含量比较少的红酒、果醋、纯果汁等饮料。
饮食要卫生,新鲜不得病
春节时,家家户户都会吃“大餐”,无论是年夜饭还是走亲戚、访朋友,人们都会围着桌边唠家常。但是,在享受美味,感受亲情、友情的同时也不要忽略食物的卫生状况,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在餐馆就餐,都要注意饮食卫生。
新鲜、干净是第一。如果我们是在家聚餐,饭菜最好是现做现吃,选择新鲜的食品原料制作,生吃的蔬菜一定要洗净,烹饪之前要对原材料进行认真、全面的洗涤、消毒。进食变质、不新鲜或者不干净的蔬菜、发芽马铃薯等,可造成食物中毒。
肉类烹饪要全熟。虽然5分熟的带血牛排、羊排在西餐中非常流行,但是如果没有经过特殊杀菌的肉类被加工成“五分熟”会携带很多细菌。肉类没有熟透、生冷食物清洗不干净、熟肉制品保存不当等情况都很容易造成细菌污染繁殖,食用此类肉制品,可能引起我们腹痛腹泻,甚至胃肠道疾病。大家应当将肉类烹饪至全熟,并且在加工食品的过程中坚持生熟分开,不能为了尽早食用美味而忽略了安全与健康。
剩菜保管要妥善。在春节期间,桌上的菜肴往往不会被全部吃完,剩饭剩菜是比较普遍的事情。剩下的饭菜一定要进行妥善的保管,再次食用时应当观察是否变质,并进行充分加热再食用。如果剩饭剩菜在保存过程中变质或者没有得到有效的加热,可能导致食用者急性肠胃炎或食物中毒。
外出饮食重安全。趁着春节假期外出旅游的人们更应该注意食物安全的问题,要选择饮食卫生较好的餐厅就餐,不要贪图一时便宜,随便选择环境较差的餐馆。进餐中吃一些大蒜,有助于杀菌,可以有效防止因为食物不净引起的腹泻、腹痛。
贪玩不误餐,饮食要规律
春节是大家团聚的节日,也是大家在一起回顾过去一年的经历,畅谈未来的设想的时刻。亲朋好友难得聚到一起,总会通过聊天、做游戏、打麻将、看电影来互相沟通、增进感情。
娱乐、睡眠应适度。一旦投入到麻将桌、电影当中,人们就很难自拔,忘记按时吃饭。同时,一些获得假期的上班族,利用难得的清闲时间大睡特睡,吃、玩、睡三点一线,也打乱了平时的饮食规律。每年春节,都会有一些人因为饮食不规律而消化不良、身心疲惫,本来应该团圆、喜庆的春节也失去了该有的愉快。因此,应当自觉地控制好娱乐、休息与饮食的时间,想吃就吃、想睡就睡的“节日特权”会给我们健康带来危害,
规律饮食促健康。如果进食时间频繁变动,胃肠无法有效适应而造成消化功能紊乱,最终会影响到整个人的状态。春节期间适当的娱乐可以增加节日气氛,但是也应该坚持适度原则,不能因为娱乐而耽误了吃饭,否则我们的身体会提出抗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