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巴山精神”
贵在做到“四个坚守”
中国铁路总公司党组认真贯彻落实党组书记、总经理盛光在看望慰问安康工务段巴山精神先进集体代表的“题词” 和“批示”
精神,积极组织全路干部职工如火如荼地开展学习巴山精神的活动。
我段领导非常重视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开展,为了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活动的效果,便于全段干部职工的学习,段党群办除了在段机关开辟宣传专栏,宣传巴山精神以外,还编辑出版了《“巴山精神”
宣传册》下发到每个干部职工手中。同时,还在段办刊物《美丽怀工》开展学习“巴山精神” 体会征文活动。在全段欣起了学习“巴山精神”
活动的高潮。
众所周知,西安铁路局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地处大巴山腹地,担负着襄渝铁路81公里线路、71座桥梁、58座隧道的养护维修任务。自1978年成立以来,培育形成了“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
为内涵的巴山精神,创造了连续34年无一切责任事故的好成绩,涌现了一大批安心山区、无私奉献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并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国青年文明号” 等95项局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国家级6项,省部级28项。
一个工务车间,能获得这样骄人的成绩,并且形成了有着丰富内涵和时代的特征的“巴山精袖”,
是很了不起的,无愧为是我们必须认真学习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时,我们段所管辖的线路同安康工务段巴山工务车间一样,都属山区线路,桥梁、隧道、线路曲线多,地势复杂,环境大都“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的,条件非常艰苦。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巴山精神”
时,必须领会精神实质,紧密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地学,才能保证学习效果,更进一步地做好我段的安全生产工作。
通过学习,我认为,学习“巴山精神”, 贵在做到“四个坚守”:
一是坚守信念。“一种力量,是生命蜡烛的灯芯,只有贯彻我们的整个生命,我们的一生才会发出永恒的光亮。这种力量叫信念的力量。”“有这样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黑暗中不停止摸索,在失败中不放弃奋斗,在挫折中不忘却追求。在它面前,天大的困难微不足道,无边的艰险不足为奇。这种力量,就叫信念”。
“人是为什么而活?又是什么在支撑着人们努力奋发?其实,这不过是两字——信念。”“信念的力量是伟大的,它支持着人们的生活,催促着人们奋斗,推动着人们进步,正是它,创造了世界上一个大一个奇迹。”
“俄国的著名绘画大师列宾也曾经说过:没有原则的人是无用的人,没有信念的人是空虚的废物。”由此可见,坚守信念的重要。
那么,我们要坚守什么样的信念呢?从大的方面来说,要坚守“人民铁路为人民”
的宗旨信念,从小的方面来说,要坚守“负一方责任,保一方平安”、“ 安全就是我们的饭碗”、“
落实好作业标准,安全才有保证”的信念。有了这些信念的坚守为前提条件,就会顺理成章,进而坚守山区、坚守岗位、坚守标准,乐于奉献,从而做好工作,保证安全生产。可以说,巴山人就是坚守信念的典范。我们也要坚守这种信念。
二是坚守山区。前面提到,我段同巴山一样都属山区线路,环境恶劣,条件非常艰苦。巴山人就是因为坚守山区,安心山区,铸就了以“吃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奋发进取”
为内涵的巴山精神。坚守山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需要我们实实在在的行动。这不仅是检验我们是否坚守了信念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检验我们学习“巴山精神”
是真学还是假学的一个重要标准。
坚守山区,就是要像巴山人一样安心山区,吃苦为荣、艰苦奋斗、乐于奉献。我段管内的沪昆、焦柳、渝怀线,大部分线路、桥隧工区,都处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交通十分不便、条件非常艰苦的山旮旯里,如果没有坚守山区,安心山区,吃苦为荣、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人心思调,人心不稳,就一定不能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也就不会将管内的“担心线”
养护成“放心线” 了。俗话说“人心齐,泰心移”。 只有坚守山区,安心山区,“咬定青山不放松”,“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同心同徳,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才能战胜面对山区所带来的各种困难,如生活条件的艰苦、夫妻两地分居的艰难、线路养护维修的艰辛、防洪任务的艰巨等,从而保证“一亩三分地”
的安全生产。
三是坚守岗位。就是要使自己的岗位始终成为“安全岗”、“ 放心岗”, 切实做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
巴山人自车间成立以来,创造了连续34年无一切责任事故的好成绩,实际上,也就是体现了对工作岗位的坚守。坚守岗位,同样不是一句空话,也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这种行动可以体现在日常工作中,如班前是否认真进行了安全预想、安全风险研判、对安全风险有无整改防范措施;班中是否能严格落实作业标准、全过程的进行安全作业控制;班后是否进行质量回检,严把质量关、召开班后安全总结会了没有等,其最终结果,是可以用标准来检验的,这个标准就是安全,也就是“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
坚守岗位,首先要珍惜岗位,必须要有“岗位就是饭碗” 的意识。事实证明,什么事,什么东西,只要珍惜了,就能专心致志,做到“小心翼翼”“
如履薄冰”,
谨慎从事,从而把事做到最好,把东西保护得更好。不难看出,这与坚守岗位的道理是相通的。其次要有坚守岗位的前提条件为支撑。这些前提条件主要指一个人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技术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等,如思想政治素质不好,就不可做到坚守岗位,即使在岗位上,也会“心不在焉”,
不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如业务技术素质不过硬,即使“一颗红心” 在岗位上,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
做不好工作。同样,如果身体健康素质不好,也很难坚守岗位,个中原由,是不言自明的。因此,要做到坚守岗位,就必须同时具有以上两个条件,这些条件的得来,主要靠自己的刻苦努力。
四是坚守标准。也就是要始终严格坚持标准化作业,做到执行标准“一丝不苟”“
一点也不差,差一点也不行”。大家都知道,简化作业程序,降低作业标准,保证不了作业质量,是安全生产的大忌和天敌。无数的设备隐患、事故发生,除很小一部分是“天灾”,
如地震、汛期的路基和边坡坍塌等人力不可抗拒所造成的以外,大都是“人祸”,
也就是人为的不严格执行作业标准,简化作业程序,违反安全规章制度所造成的。可以说,巴山人之所以能铸就“巴山精神”,
成为全路学习的榜样,我认为,除了他们能够始终做到前面所提出的“三个坚守”
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坚守标准,始终严格坚持标准化作业。
坚守标准,首先要在思想上认识标准的重要性。“认识是行动的先导”,
因为只有在思想上对标准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在行动上认真实践。大家明白,标准不是“空穴来风”,
而是无数血的事故教训的结晶,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法宝”。
实践证明,只有坚守作业标准,严格作业程序,才能保证安全生产。其次,要把作业标准贯穿于整个作业过程的始终,要“持之以恒,永不懈怠”,
要“一丝不苟”“ 一点也不差,差一点不行”,“ 咬定标准不放松”。 绝不能“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重要”,
把作业标准当儿戏,当“橡皮筋”。
最后,概而言之,可以说“四个坚守”相互联系、支撑,密不可分。坚守信念,信念是灯塔,指明方向;是动力,给予力量。坚守山区,山区是基地,提供工作场所,是苦难,锻造人的毅力。坚守岗位,岗位是饭碗,输送人的生存之需;是舞台,展现人的徳才良萎。坚守标准,标准是规矩,规范人的作业行为;是血泪的结晶,保证作业质量、安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