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事由来” 之七:  “溜须拍马”的由来

(2014-05-12 10:53:00)
标签:

杂谈

“万事由来” 之七:

 

                         “溜须拍马”的由来

 

“溜须拍马” 是个贬义词,形容对他人阿谀奉承,不切实际地虚妄夸大、赞扬以博取他人的好感。

 其实,这个词由“溜须” 与“拍马” 两个意思相同的词构成。一个出现在中国中原地区,一个出现在中国北方游牧地区,因“志同道合”,“合亲” 组成了“一个家庭”。

 “溜须”之“须”, 是指北宋宰相寇准之“须”。 寇准,北宋著名大臣,以正直敢言著称,宋太宗时被封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有一次,寇准向宋太宗奏事,“语不合”, 宋太宗气得起身就要走,寇准却敢于逆鳞犯上,上去拉皇帝的龙袍,“令帝复坐,事决乃退”。 对此,宋太宗深晓寇准乃社稷重臣,心无他私,故“嘉之”, 并说“朕得寇准,犹文皇(唐太宗)之魏征也。”把寇准比作魏征式的忠良直臣。后在宋真宗时,寇准得拜同平章事(宰相)。此外,还有一人不得不提,他便是寇准的副手,时任真宗参知政事的丁谓。

 丁谓是个奸臣,宋真宗崇信道教,丁谓为讨皇上欢心,大建道观,因此得到重用。史载“真宗封泰山,祀汾阴,而天下争言符瑞,皆(王)钦若与丁谓倡之”。 也就是说,真宗朝的劳民伤财之失德举动,皆由“瘿相” 王钦若与丁谓两个奸臣所倡导、实施。丁谓不但巴结皇帝,还巴结顶头上司寇准。一次,两人一起在朝房用餐,寇准不小心将几粒米粘在胡须上。丁谓见状,立马上去为寇准拂去,还不失时机地赞美寇准的胡须“好好漂亮”。 寇准见丁谓这样巴结自己,虽然心中不快,但毕竟他老丁是为自己服务,故不便将怒气发出,于是笑着说道:“参政国之大臣,乃为官长拂须邪?”意思是“难道天下还有堂堂副宰相给长官溜须的吗?”

  这便是“溜须” 一词的历史由来。

“拍马” 的全称叫“拍马屁”, 源于我国北方养马的游牧地区。由于水草充裕肥美,北方草原盛产名宝马。熟人见面之后,难免寒暄几句,与中原人见面问“最近怎么样”“ 吃了吗” 等不同,草原人相见往往要拍对方马的屁股,并对其马赞扬一番。这是拉近彼此距离、博得马主欢心的极好方式。

  刚开始人们的评马话语还算真实客观,但后来不论马之优劣,都会被人拍着马的屁股誉之为良驹宝马。时间一长,“拍马屁” 便逐渐成了阿谀奉承、巴结献媚的代名词。后来随着中原与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深入,“溜须” 与“拍马” 便自然地合成了新的词汇——“溜须拍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