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
的三境界
美国第28任总统威尔逊小的时候性格内向且沉默寡言,遇事总要想上半天,是远近闻名的“迟钝”孩子。
一次,有人捉弄他,将一枚5美分的硬币与10美分的硬币放在一起,让他随意选一个。威尔逊想了很久,最后挑走了5美分的硬币。那人不可思议地笑了,直骂威尔逊是蠢蛋。此事很快就传开了,那之后便常有好事者同时拿出5美分和10美分的硬币让威尔逊挑,结果每次威尔逊都挑了5美分的,引来了一阵阵哄笑。
多年后,威尔逊成为学者,有人重提起此事,照例取笑他当年有多傻。威尔逊叹了口气,说:“我挑5美分硬币,看起来确实很傻,可如果我聪明地拿了10美分的,哪里能够多次拿到5美分的硬币呢?”那人愣住了,这才明白威尔逊并非真傻,而是有意地装傻。威尔逊讲完,停了停,说:“常人都有取笑他人愚笨的偏好,孰不知这样一来就往往失去了戒备,因此有时我们故意装傻,反倒容易成功。”
你看,威尔逊是深谙装傻的好处的。抱朴守拙,向来是中国哲学中的最高智慧,傻人有傻福,这是我国民间经验的总结。聪明过头的人,“聪明反被聪明误”,
如果“机关算尽”, 反而“丢丢了卿卿性命”。
这是装“傻” 。这种装“傻”,
可谓“一举两得”,一来体现了自身的智慧,为取得成功打下了基础;二来是对他人自视聪慧的成全,使他人得到了身心的愉悦。这是“傻”
的第一种境界。
“傻”
的第二种境界是卖“傻”。
先看一个实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纳特·史坦芬格曾做过这样的实验:要求4名前来求职的人,要一边做自我情况报告的录音,一边用小型的煮炉煮牛奶。
第一位求职者声称自己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有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在报告中最后特意提到牛奶煮得很好。笫二位求职者的报告内容与第一个人相差无几,但他在报告的最后说,他不小心碰翻了煮炉,牛奶也煮煳了。第三位的情况和前面两位不同。他说自己的学业很糟糕,而且社会组织活动能力不怎么样,但他的牛奶煮得相当棒。第四位的自我报告和第三位相似,但牛奶也煮得差劲。
史坦芬格认为,所有求职者都可以归于上述四类人中,第一类人:十分完美,毫无欠缺;第二类人:非常完美,略有欠缺;第三类人:欠缺,有小长处;第四类人:毫无长处。表面上,似乎第一类人成功的几率应该更大,但现实的天平常常倾向于第二类人。因为人总会有或大或小的毛病,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再者,如果锋芒毕露,会让老板担心浅水养不住你这条大鱼。
所以,史坦芬格建议,如果你是个十分出色的人才,在求职时,大可不必去掩饰个人的一些小毛病,不妨有意无意地卖点“傻”。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实际上这种卖“傻”, 更符合人的实际,也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
“傻”的最后一种境界是做“傻”, 也就是在世俗的人们心中被称为做“傻” 事。这是“傻”
的最高境界,常人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始终牢记和践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宗旨,思想政治素质非常高、道德品质十分高尚,脱离了低级趣味等的人才能做到。如,上世纪60年代的雷锋就是这样的人。“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你看,雷锋就是这样做“傻”
事的,并且还立下了要为人民一辈子做“傻”
事的誓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愿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不,因为雷锋甘愿为人民做“傻”事,成了我国的道德楷模,我们的学习榜样。并且在各个时代涌现了许许多多的“雷锋”,成为了中国的脊梁。别的不说,就说被称为当代雷锋,在党的十八大上,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的郭明义吧!一个矿山的普通工人,几十年来始终以雷锋为榜样,忠实的牢记和践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的家旨,除以矿山为家,以“主人翁” 精神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外,还坚持始终如一的做好事、做“傻”
事。他“一辈子都在自己身上往外掏。掏了力,掏了钱,掏了血(光献血证就有54本,累计献血6万多毫升,相当于自身全部血量的10倍),连百年后的遗体也‘掏’了,却不求半点回报。”如今,郭明义所做的“傻”
事,感人的先进事迹,已传遍了大江南北。
由此观之,威迩逊的装“傻”, 史坦芬格的建议卖“傻”, 以及雷锋、郭明义的做“傻”,
其时都不“傻”,第一种境界的“傻”,体现的是智慧;笫二种境界的“傻”体现的是实事求是的态庚;第三种境界的“傻”,彰显的崇高的道德情操,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因此,第三种境界的“傻”,“ 傻” 得更可爱,更可敬,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