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妙趣橫生的咏秋诗

(2013-09-03 20:45:34)
标签:

休闲

                                 妙趣橫生的咏秋诗

 

    时下,正是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秋季,历代文人墨客围绕秋季的各种景物咏诗,可谓妙趣横生,读来别风一番风味。

    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咏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将来玉盘上,不定始知圆。”不难看出,是咏诵秋天里的露珠的。咏诵秋天中的烟霭、落日、归鸟、晚霞的,如南朝时期诗人吴钧的<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上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日照前窗竹,露湿后园薇。夜蛰扶砌响,轻蛾绕烛飞”。 这是北诗人阳休之的《秋诗》,咏诵的是秋天早晨的幽静,夜望的热闹。“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说的是,不知从什么地方刮来了秋风,伴着萧萧之声送走南归雁群。清晨秋风微微吹动庭院树木,旅行在外的游子却最先听到。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秋风引》。他还有一首题为《秋词》的诗比较有名,是赞美秋天胜过春天的,写得可谓豪气冲天:“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咏诵秋诗,比较有名的要数唐代诗人王维写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里不妨把它照译出来,体验一下诗的意境的深远:“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深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清的泉水在碧石上流淌。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晃动处鱼船轻轻摇荡。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多么令人神往”。仿佛一幅秋天的美图,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还有,咏诵初秋秀丽的景色的,如北周时期诗人瘐信的《咏画屏风诗》:“今朝好风日,圆苑是芳菲,竹动蝉争散,莲摇鱼暂飞”。“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欲挽长条已不堪,都门无复旧毵毵。此时秋杀桓司马,幕雨秋风满汉南” 两首,都是咏诵深秋的,前一首是唐代诗人戴叔伦的《江乡故人偶集客舍》,写的是深秋明月的圆满,夜色的深浓,风吹惊飞了夜鹊,寒露湿了野草和秋虫的悲鸣,此时故友相逢尽情酣饮的情景;后一首是明代诗人高起的《秋柳》,写的是深秋枝叶零落的柳树,反映作者悲秋的思绪。唐代诗人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鸭,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日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反映中秋夜诗人的孤寂心情及对朋友的思念。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中秋月》,却充满着“寒气” 和“无奈”, 因为“可惜一生中秋之夜并不都美好,不知明年在何地观赏这美月” 诗云:“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另外,有两首咏秋回文诗,皆称咏秋回文诗佳作。一首是清朝康熙癸巳编修、滇南人张月槎的《秋夜回文诗》:“烟深卧阁草凝愁,冷梦惊回几树秋。悬壁四山云上下,隔罕一水月沉浮。翩翩影落飞鸿雁,晈晈光寒静斗牛。前路客归萤点点,边城夜火似流星。”倒过来读则是:“星流似火夜城边,点点萤归客路前。牛斗静寒光皎皎,雁鸿飞落影翩翩。浮沉月水一罕隔,下上云山四壁悬。秋树几回惊梦冷,愁凝草阁卧深烟。”该诗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边城秋夜的清冷和萧瑟。另一首是《晚秋即景》,该诗的意境深远,用廖廖的四句就淋漓尽致地勾勒出一幅“古城枯树,残晖晚照,孤雁暮色,碧波烟霞,秋意甚浓”的晚秋画图:“烟霞映水碧迢迢,暮色秋色一雁遥。前岭落晖残照晚,边城古树冷萧萧”。 这首诗倒过来读,语意流畅、意境悠远:“萧萧冷树古城边,晚照残晖落岭前。遥雁一色秋色暮,迢迢碧水映霞烟。”读者诸君可从中领会,限于水平和篇幅,恕不累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