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家庭精神文明的氛围
(2013-03-29 14:04:48)
标签:
家教随笔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是美丑善恶、高尚卑俗,都会深深地在孩子的脑海里扎根,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有一句俗语叫做“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 虽以偏概全,说得绝对了些,但还是能从中可以看,父母的言行,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因此,做父母,必须注重营造家庭精神文明的氛围,保持良好的家庭精神环境,不要自觉或不自觉地制造家庭精神垃圾,侵蚀着孩子纯结的心灵,影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家庭精神文明的氛围呢?
首先,夫妻要恩爱,关系要融洽。如果夫妻不恩爱,关系不融洽,经常闹矛盾,吵嘴戓打架,势必会危害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在这种恶劣的家庭氛围中生活,会受到压制,产生容易怀疑、害怕、排斥甚至逃避与异性建立亲密关系等不良的心理。如果夫妻相亲相爱、互谅互让,孩子就会在耳濡目染中,相信男女能够很好相处,并从中获得如何同异性打交道,建立信任,维持稳定、和谐、长久的亲密关系。在日常的生活中,再恩爱的夫妻难免不了会闹矛盾,理智,为孩子的身心健康着想的父母,都会巧妙地避开孩子,不使自己的孩子知道,即使不慎知道,也会采取补救的方法化解,尽力地消除对孩子的影响。
其次,要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父母不看书学习、边吃饭边看电视、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懒散、贪睡、不讲卫生等这些不良的坏习惯,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到身上。实践证明,孩子的许多不良习惯大都来自父母。“好习惯使人受用终生”, 做为父母一定要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着想,必须注重言传身教,带个好头,改变自己业于形成的不良学习、生活习惯。这也体现父母对孩子的爱。
三是语言莫粗俗,讲话要文明。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在家里不讲究语言文明,夫妻间经常出言不逊,言语粗俗,动不动就骂娘讲痞话,出口成“脏”, 对孩子也骂不绝口。熟不知,这些粗俗的语言像病毒一样毒害着孩子纯结的心灵。孩子一旦学会,成了习惯,就“习惯成自然”, 很难改变过来,害了孩子。
四是要注重不良嗜好对孩子的危害性。据对少年吸烟者的调查,其父母双方或一方吸烟者比父母不吸烟者多3~5倍;“酒鬼” 的子女一般也比同龄人更早地沾染上酗酒的恶习;赌博的危害更甚,孩子不仅容易从父母那里学会赌博,而且在一个彻夜打牌或打麻将的家庭里,孩子也不可能有安静的学习环境。孩子生活在赌徒的身边,学习、品德大多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另外,还有的父母喜欢讲假话、吹牛、自私、好占小便宜等,这些都会使孩子受到不良的影响。
五是坏脾气、坏性格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坏脾气和坏性格与其说是从父母那里“传”来的,不如说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做为父母,基于爱孩子,为孩子着想,一定要注重抑制自己的坏性格、坏脾气,防止脾气暴躁、性格乖僻,更不能开口便骂,举手就打,大发雷霆。要养成良好的脾气和性格,以平和的心态、民主的作风对待家庭中的一切人和事,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但愿普天下的父母都能注重营造家庭精神文明的氛围,使孩子都能有一个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子成龙,女成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