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狄德罗效应”

(2013-03-28 14:15:11)
标签:

                           有感于“狄德罗效应”

 

 

    丹尼斯· 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著名哲学家。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色睡袍。他非常喜欢,穿着华贵的睡袍开始在家里找感觉。他发现家具的风格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家具终于都跟上了睡袍的档次。然而,他觉很不舒服,因为“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指挥了,甚至是被胁迫了。”后来,狄德罗把这种感觉写成一篇文章,题目叫做《与旧睡袍离别的痛苦》。

    后来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狄德罗效应”。

   “狄德罗效应” 给我们的一种启示是:对于那些不是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

   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不是必需的东西”,也为这些“不是必需的东西” 而不舒服、而烦恼,甚至有时也有被“不是必需的东西” 所“胁迫” 的感觉。

    就拿我来说吧!我就有一些“不是必需的东西”。仅以衣服为例,前些年“跟风”,皮衣服就买了几件,有长的,有短的,另外,还有两件棉衣,一个冬天下来,有的衣服一次都没有穿过,闲置着。把衣柜都占满不说,还得要不要花钱给皮衣上油,霉雨季节防发霉,你看,多麻烦啊!后来,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衣服够穿就行,因而我有好多年没有买过什么衣服了,就连时下流行穿的羽绒服,我也没有买。我妻子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几次做她的“工作” 总也做不通,只好由她去。也许是女人天性爱买衣服的原故,这些年,她不管因买了新房而家庭经济紧张:一来每月必须按时还银行的按揭贷款,二来必须按借款时所做出的承诺,在承诺的时间内,还同亲戚朋友借来的钱;三来还得请客送礼,应付平时的人情往来,四来小孩读书要补课,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五来要孝敬双方父母,不能因买房的理由,对父母不管不问,她父亲因她顶职,退休得早\工资非常低,母亲年迈多病,又沒工资收入,我的父亲在农村,80多岁了,就我一个儿子,要负担;再加上夫妻都是工薪族,收入不高,只有"死"工资,沒有额外的其它收入,经济显得就更为艰难了.不怕大家笑话,我们夫妻俩既是"房奴",又是"月光族",有的月份,遇到要送的礼多,还等不到发工资,就沒有钱了,只能又同亲朋好友借钱用于生活费,可谓"旧债未还,又添新债",难啊!为此,我还为钱的事,同妻子争吵过无数次,后来想一想,何苦呢!为钱与妻子争吵,伤了夫妻的感情,不划算.也就不管她了,爱怎么用,就怎么样用,反正钱是她自己的工资所得,自己尽力省点吧!她在朋友的鼓动和衣服的诱惑下,照买不误,不过还是有所顾忌,没有以前那么舍得了,买的时候有时还征求我的意见,如果我"反对"得太强烈,她也会听我的,"忍痛割爱"不买.如今,她的衣服放满了她的衣柜以外,把我的衣柜也给“霸占” 了一半多,这样下去,看来还得给她买个衣柜才行。那么多衣服,不用说,都知道穿不过来的。既然穿不过来,就“不是必需的东西”。同样因为要选择穿的衣服太多,每次出门换衣服,都会为这些“不是必需的东西” 而耽误时间,而烦恼。因为不知道该穿什么好。 

    至于,金钱、地位、美色等这些,如果是通过贪污、行贿、受贿、买卖等违法手段获得,那么就不是仅仅被这些“不是必需的东西” 所“胁迫” 的问题了,最终还会被这些“不是必需的东西” 所葬送,走上犯罪的道路,成为阶下囚,如果获得"不是必须的东西"太多,超出了法律所规定的范围,还会把小命给搭上,多不合算啊!在这方面的事例太多,可谓举不胜数,再说,这是题外之话,不是我这篇小文能够说得清梦的,这里我就不多费口舌了。

    问题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知道哪些东西是自己“不是必需的东西”,才能防止被"胁迫".要明白:"有粮千担,也是一日三餐,有钱万贯,也是黑白一天;洋房十座,也是睡榻一间,宝马百乘,也是有愁有烦;高官厚碌,也是每天上班;荣华富贵,也是过眼云烟."实际上,我们一生中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每一个人需要的"必须的东西"并不多,很有限,只要有"一日三餐,睡榻一间"等,就行.

    让我们都来与这些“不是必需的东西” 告别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人生少一些烦恼,多一些快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