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除心灵上的肿瘤
嫉妒是一种复杂而又见不得阳光的极暗心理。
我国著名诗人艾青说:“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世界闻名的哲学家黑格尔说:“嫉妒是平庸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基督教的经典《圣经》将嫉妒称为“凶眼”,为什么?因为它总是以凶恶的目光盯着他所嫉妒的那个人。
在东南亚,有一则意味深长的民间故事,对嫉妒这个“凶眼”
的揭露就挺入木三分。故事是这样的:有个人幸遇上帝,上帝说:“我愿意满足你的任何一个愿望。条件是,你的邻居将得到双份。”这个人先是大喜,继而大悲,终而大怒,天!我的邻居将比我多一倍,假如我得到一块金子,他将得到两块,假如我得到一个美女,他将得到两个,这怎么可以?不行!我无论如何不能看到这样的现实,于是这个人对上帝说:“万能的主啊!你先把我的眼睛挖了吧!”
这个故事体现了嫉妒者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容不得任何一个比自己好、比自己强的人。
在嫉妒者的眼里,别人的幸福是他的痛苦,别人的灾殃是他的快乐,别人的才能是他的在喉之鲠,别人的成功是他的心头之恨。究其心理病源,则是因道德品格修养差,心胸狭窄,自惭形秽而燃起来的妒火。从医学的观点看,嫉妒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由嫉妒所产生的痛苦、愤怒、憎恨、攻击和报复的情绪与行为,可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免疫功能紊乱,引发多种心身疾病而损害健康,不仅害人,而且害己。周瑜英年早逝,可以说是嫉妒致死的典型例子。
嫉妒既然害人又害己,特别对有一官半职,嫉贤妒能的领导者来说,危害就更大了,可以说是难以估量的。我们何不把嫉妒这个“心灵上的肿瘤”
清除掉呢?
其实,要清除“心灵上的肿瘤”
也不难,关健是一要切实认识到嫉妒于人于己的危害;二要加强学习,用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使私心杂念在自己的头脑中没有余地;三要加强道德品质修养,做到心胸宽广如海洋,这样才能对人处事诚挚友善,和谐相处;于人于事清心寡欲,淡泊超脱。
俗活说:“道德全,寿自延”。我认为,这句话既是养生之道、做人之道,更是医治嫉妒的灵丹妙药。纵观古今中外的长寿老人,我所从报纸、书刊上看到的,都是“道德全”
的人,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后,我希望都能清除妒嫉这个“心灵上的肿瘤”, 共同努力促进人与人的和谐、友爱,使社会更加美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