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四个理由
http://s6/mw690/003w1PeQzy6I0kH94wZf5&690
随着人们的收入水平、生活条件的提高,动物性食物已成为家家餐桌的绝对主角,相对于一些人来说更是无肉不欢。然而过多的摄入动物性食物催生了肥胖和某些慢性疾病,显然人类是不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以下四点可以更有力的说明
第一点,从人类的进化
人类学研究表明远古时代(50万年前)人类主要食物是野生植物。到了旧石器时代中晚期(3—5万年前)人类开始采集和狩猎(包括捕鱼),主要食品仍为野生植物,但也食少量肉食。这种食物的特征是低脂肪,高纤维素,富含维生素C,有足够的蛋白质。这种食物结构一直延续到了新石器时代前期(约1万年前)。在长期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人类逐渐成为以素食为主的杂食动物。杂食,特别是熟食的增加,加快了人类的进化(尤其是脑的进化)而使人类最终成为最高级的动物,但食草动物的基本特征一直没有明显变化而保留至今,并且相对保持稳定。人类的基因组成和身体结构(包括生理生化功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适应了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低脂肪、高纤维和高维生素C的食物结构。
第二点,从口腔牙齿组成
人有32颗牙齿,其中磨牙20颗(主要用于磨碎食物如谷物、豆类和坚果),切牙8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门牙,主要用于切割食物如蔬果),尖牙4颗(主要用于撕裂食物如肉类)。不同的牙齿比例是磨牙:切牙:尖牙为5:2:1,依次推算,植物性食物与动物性食物的比例为7:1。正式这个神秘的比例,凸显了人类合理的膳食结构。
第三点,从肠道长度对比
由于生存条件的原因决定了生活方式尤其是饮食结构、习惯的不同。通过分析数据发现,以肉食为主的西方人,身高1.8米的人,其肠子的长度平均为5.4米,肠长倍数为3;而以素食为主的亚洲人,身高1.7米的人,其肠子的长度平均为8.3米,肠长倍数为5,差异很大。中国人如果改成以肉食为主,那么,我们比西方人长那么多的肠子,就会充分吸收肉食中的营养,使我们的营养过剩,而且又不能像西方人那样,把肉食在体内腐烂产生的毒素尽快排泄出去,这样必然影响健康。
第四点,从消化吸收
动物性食物摄入过多,消化不了的蛋白质会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转变成尸胺、色胺、酪胺,对人体有害,另外未被吸收得氨基酸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会脱氨基而生成氨,然后吸收入血,进入肝脏解毒,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蛋白质过量还会增加肝肾负担;除此以外蛋白质在肠道菌群作用下还会产生吲哚、苯酚、甲基吲哚等有害物质。
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也就是说人是活着的蛋白质。而动物性食物是人类优质蛋白的良好来源,因其蛋白质含量高而且氨基酸组成更适合人体需要,但摄入过多往往会引起肥胖,并且还是某些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不能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应当少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