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林红|故事里的结构密码——《风娃娃》教后随记

(2019-12-20 14:41:20)
分类: 教学日志


 鲁林红|故事里的结构密码——《风娃娃》教后随记


在复述故事方面,统编教材二年级侧重在借助关键词或示意图讲故事。除了提供故事支架,二年级教材中编排的故事也非常契合学生简单、重复的思维特点。

 

《风娃娃》是二年级上册的最后一篇故事,讲述了风娃娃分别去田野、河边、广场帮助人们做事情,但所做的事情有的被人们赞扬,有的却被人们责怪。故事思路简洁,结构清晰,是低段儿童练习复述的优质语言材料。

 

                                                               

《风娃娃》有一道这样的课后习题:朗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先猜一猜,再和同学交流。

 

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猜测生字方法,如借助熟字猜测、借助图画猜测、借助语境猜测等。在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相应的方法解决。有学生提出“腮”不认识,但学着风娃娃鼓起腮时,便在实际的体验中知道“腮”具体是两颊的下半部分,由此知道了这个字的读音和所指。

 

另外“纤”字,也有很多学生猜测的读音是qin,在当堂查阅字典进行读音验证后,学生就知道“纤绳”指的是拉船用的绳子,因此“纤”在这里应该读qiàn

 

课文里,还有一些值得积累,又有利于学生后续讲述故事的词语:

断断续续     摇摇摆摆

哗啦哗啦     无影无踪

在读完第一行词语后,很容易就发现这两个词语结构相同,但又有微妙的差别,“断断续续”是由相反意思的字构词,“摇摇摆摆”是由相近意思的字构词,在此基础上,再拓词就有方向了。

 

第二行词语的结构也是相同的,“哗啦哗啦”是拟声词,结合课文语境,学生感知到水很多,那么形容水很少,可以用什么词呢?有学生马上就联想到“滴答滴答”。那生活中,我们还听过哪些声音呢?大自然多奇妙,原来我们听过那么多好玩的声音。

 

                                                              

课文中说:

风娃娃想:帮助人们做好事,真容易,只要有力气就行。

风娃娃不敢再去帮忙了,他委屈地在天上转着、想着:我帮人们做事情,为什么他们还责怪我呢?

从这两句中,就可以看出风娃娃对帮助人们做事情,有两种不同的认识,前面的是“容易”,后面的是“困难”。那,风娃娃帮人们做事情,怎么会两种不同的认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再进入故事,就会更有阅读的兴趣和期待。

 

风娃娃来到田野,看见一架大风车正在慢慢转动,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鼓起腮使劲向风车吹去。风车一下子转得飞快!抽上来的水奔跑着,哗啦哗啦地向田里流去。秧苗喝足了水,笑着不住地点头。风娃娃高兴极了。

 

风娃娃来到田野时看见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提取出了关键词:

大风车、慢慢转动;水、断断续续。

看到这样的情景,风娃娃用力地向风车吹了一口气。风娃娃为啥要这样做呢?是的,没有风,大风车就无法快速转动,无法快速转动,就没有足够的水来滋润秧苗。风娃娃是个多善良、可爱的孩子呀。吹了一口气,田野里马上发生变化了,我们又提取出了相反情境的词:飞快、哗啦哗啦、喝足。

 

离开了田野,风娃娃又来到河边,那这次风娃娃又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在提取风娃娃看到什么时,大家找出了这个句子:

他们弯着腰,流着汗,“嗨哟,嗨哟”喊着号子,可是船却走得很慢很慢。

 

弯着腰,流着汗,不停地卖力喊着号子拉船,照理来说,这样卖力拉船,船应该是比较快速地前进,但这里却走得很慢。在引导学生读这句时,我们一起学着喊号子,在喊的时候,大家就体验到船工们非常卖力、辛苦。一个“可是”的转折性词语,就把付出与结果不对等的意思表现出来了。

 

其实,生活中,我们不也经常有“可是”的现象出现吗?有学生说:我每天都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可是却考不到100分。哈,在小猴儿们的心里,考100分是多渴望的事。在这里,把“可是”前后的内容调换一下,是不是就不一样了呢?

我每天都认真听讲、努力学习,可是却考不到100分。

我没考到100分,可是每天仍然会认真听讲、努力学习。

读一读,你更喜欢哪个句子?直观比较,马上就能感受到第二句的乐观与向上。有了这样的引导,后续学生交流的有关“可是”的句子都能嗅到阳光的味道。

 

在研读这个段落后,大家一起梳理出这些关键词:

田野                           河边

风车            秧苗            大船      船工

看到        慢慢  断断续续                很慢很慢  弯腰流汗

结果       飞快  哗啦哗啦   喝足          飞快        

 

分类板书后,再引导学生对比,自然就容易归纳出蓝色的词描述的是风娃娃看到的,红色的词指的是风娃娃用力吹了气之后的变化结果。当隐性的语言结构得以外化,并有了关键词的辅助,学生在讲述田野与河边两个部分就非常清晰、顺畅。

               

                           

有了前面呈现的语言结构,以及真实的讲故事实践经历,在学习“广场”部分时,学生就很容易地提取出关键词,并讲出这部分的内容,言语表达能力的初步获得,就在于从模仿中进行迁移内化。

 

那么,风娃娃为人们做的事情就到此为止了吗?当然没有,课文的第6自然段是这样说的:

风娃娃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就这样,风娃娃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人们都生气了,纷纷责怪他。

 

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风娃娃还去了很多地方,做了很多事情呢?是的,“吹跑了人们晾晒的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甚至文中的“……”,都在告诉我们风娃娃做了很多事情。这一段只是很简略地进行描述,我们能不能进行拓展,变成一个像课文中那样完整的段落呢?有了前面的借鉴,故事的创编就不会毫无头绪。下面,就是学生编的片段:

风娃娃来到农家小院,看见院子里挂满了刚洗过的衣服。他急忙跑过去,对着衣服用力地吹了一口气。干干净净的衣服都被吹飞了,有的躺在地上沾满了灰尘,有的无影无踪。一位老奶奶生气地说:“这讨厌的风,我好不容易才洗好的衣服,又要重洗了。”

 

直观对比是非常好的学习方式。与“田野”“河边”相比,后面的故事明显是灰暗色彩的。为什么同样用力做事情,有的得到人们的赞扬,有的却是被责怪呢?风妈妈说:孩子,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风妈妈的话,是一句相对比较抽象的概括性话语,如何让学生真正结合实际去体会呢?创设情境,从风娃娃不太明白的角度切入,安慰安慰风娃娃。只是,学生说的都是“你要做对别人有好处的事”等重复性的话,无法深入本质。这时,我引导他们结合故事里的内容来谈,并借助“广场”部分教风娃娃应该怎么做,学生的体会就切合实际并言之有物了。

鲁林红|故事里的结构密码——《风娃娃》教后随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