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斜着平移吗?
生1:什么是平移?
我记录为:?
生2:平移后大小、形状不变!
我及时记录为:特点
生3:生活中有平移吗?
我记录为:实例
生4:怎么画平移?
我记录为:方法
生5:可以斜着平移吗?
我快速的记录:挑战“斜着平移”(因为此想法超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能在方格纸上按水平或垂直方向将简单图形平移)
结合孩子的想法,我顺势引导同学们结合黑板上的关键词进行自主探究……
结合自主探究,一个叫刘力畅的小男生说:老师我能解决斜着平移这个问题?
听到他的说,我为之一惊,内心欢喜,本身对于这个问题的提出我就为孩子的胆大创新,积极主动的思维意识而欣喜,而这个小男生有迫不及待的想解决,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浓厚主动的学习状态,让我很开心,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是有效课堂的基本保障,但转念思量,此时就探究“斜着平移”问题,有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于是委婉的引导他,孩子这个问题是个重头戏,待我们把其他问题解决完后,我们再分享你的想法,好吗?
随着孩子们认真精彩的探究,他们迅速解决了其他任务:
1、平移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他们谈的热切而主动;
2、捡取孩子的实例之一:黑板在推动下做平移运动,我让生1上台推动黑板感受平移,并让他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平移:我推黑板的时候,它向左滑动。于是我及时捕捉到向左,我提示其他同学:谁听到了他的话,里面有一个关键词?很快有个孩子就悟道了“向左”,从而引出了平移的第一大要素:方向;我顺势引导:黑板的滑动也是会产生什么?大家说法不一,因为他们不知道我的意图,万幸,有个孩子不自信的小声说:距离。我快速板书出了平移的第二大要素:距离;
3、顺藤摸瓜解决了平移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的画法,从而完成了教学目标。
4、我瞅准机会的回到了生5的问题,一时间孩子们陷入了热情的讨论中,因为受“平”字的字面意思的影响,很多孩子更能快速接受水平方向的平移,在老师的引导下,也能理解垂直方向的平移,而斜着平移,无疑打破他们固有的想法,虽然那个聪明的小男生头头是道的交出来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很多同学还是陷入了沉思和不解,于是同学们中出现可两种声音,一种斜着不可以平移;一种认为可以;
可以的依据:沿直线运动,说着李尚卓同学忍不住在图上描出来自己的思路,并且反问对方:你们不是说平移的特点是:大小和形状不变吗?你看我把你们的两次移动变成一次性平移,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也没有变呀!另一方孩子被反问的无话可说,就说:那为什么课本上有水平平移、垂直平移,为什么不说斜着平移呢!两方对峙,各执己见,讨论激烈,看着这个场面,我很开心,适时介入,告诉孩子有关平移的知识:
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变换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和方向(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多次连续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平移是由方向和距离决定的……
这节课,孩子们的热情和探究让我动容,我心生触动:这样的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生动饱满,我沉醉其中,孩子们乐在其中!于是我们在快乐探究中幸福共赢!
前一篇:小数除法该不该有余数吗
后一篇:教学生成评课良性循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