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于网络
作者:佚名
教研组是学校最基本的校本教研单位,而教研组活动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校本教研形式,是否能够扎实的开展,直接涉及到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质量的提升。而有些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教研组工作没有计划,实施中流于形式,组内教师不团结,造成了极大地混乱,损失也不小;还有些学校,由于过分重视年级组及替他学校职能部门的作用,但是忽略了教研组的建设,导致学校学科建设薄弱,也直接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内涵发展。那么,如何加强教研组建设,其中,做好教研组规划是其重要前提。
一份合格的教研计划,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研计划大致包括:
1、本学科常规教学: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做好学科常规教学的安排,常规教学一般都有章可循,学科教研组所要做的,是如何在常规的基础上做出特色,做到极致,而不是满足于教案看页数、听课看堂数、批改看次数,而是要真正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并一抓到底,以此来提高质量,常规诸环节,主要是抓好备课、学案、教案、说课、上课、作业、检查等项;
2、课堂教学改革:在抓好常规的基础上,教研组要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要确定好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实行预习加展示的环节,同时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策略,要稳妥,要先有鲜活案例和有效经验,在渐次的展开;
3、特色教研活动:主要是围绕常规课堂教学进行一些教研活动,比如说课大赛、板书大赛、同课异构、异课同构、同课再构、文理会课、走课制度,现在正在推行课例研究,即听课之前确定主题、带着问题听课、可以反复再听、课后围绕问题有针对性的评课、结合课堂教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些特色教研活动,着眼一线,立足课堂、融合常规、特色鲜明,肯定会取得好的效果;
4、本学科特色活动:要立足自己的学科,结合学科特色开展活动,不要图表面的热闹,要设计让学生感兴趣的、有丰富思维含量的活动,同时这些活动要尽量在课堂内开展,也可在课外开展,但是不要再图占用课时,或者是利用课前五分钟,或者是和课堂教学环节相结合,或者是课内与课外的延伸,这些特色活动,对学生的能力的形成非常重要,可以说,没有适当的活动开展,就没有能力的形成,同时此点可以和特色教研活动融合在一起。
5、学科社团开展情况:教研组计划也要充分考虑好要进行哪些学生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充分的培养在本学科有潜能的同学,这些学生社团是针对少数学有专长和潜能的学生,以此让学生充分的发展潜能、形成特长、完善个性。比如文学社、几何画板小组、科技创新小组、合唱团、美术社团、体育社团,这些立足学科的学生社团的作用不亚于正规课堂。
以上提到的课堂教学改革、特色教研活动、学生社团,实际上与新课标中所提到的“课堂教学、学科活动、综合性学习”是相通的,也就是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情况,认真的予以综合设计,这些都是教研计划的必备要素和核心环节。
6、校本课程建设:就学科课程建设而言,首先要校本化的处理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但是,学校特色的体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校本课程的建设,要围绕学校情况处理好课程规划、常规管理、课程评价,其前提是不要加重学生负担,更深层次的考虑,就是要和学科特色打造、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特色活动结合起来,不但效率会高,而且特色彰显会更显著。
7、组内培训:从校本培训的角度,教研组本身就要具有培训的功能,比如充分发挥组内骨干老师作用、教师之间的不同风格和个性,这些差异都是培训的资源,培训的内容包括教学理论、学科素养、模式构建、范例借鉴,就解决问题的实效性来说,我感觉模式构建和范例借鉴很重要,也就是学习别校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这样往往提高很快,但是要注意务必立足自己的实践,总结自己的经验,要使其植根本土。认真做好成果转化。
8、各层次老师发展规划:教研组建设中,教师培训非常重要,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说,不但是年青教师,各级骨干教师也要及时充电培训,要给教师分出层次、定出发展目标,要有时间表和路线图,同时还要有组内的交流机制和互助机制,要有组内结对。
一份成熟的教研计划,就是一个学科特色成长的规划,如果能认真真落实并相机调整,肯定对教师成长和学生素养的提升很有好处,所以要认真、科学的制定并予以科学的评价和完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