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到底我们应该是遵循患者的意愿还是医疗上的常规?

标签:
转载 |
我就是龚大夫博文中的那位患者,术后第四天终于可以坐到电脑前了,一切都好。术后没有机会做更多的交流,但能感受到手术做得非常理想。从术前到术后我始终很平静,因为我选择了最可信赖的大夫,可以将生命托付。在医疗常规与我个人意愿之间的矛盾中,您尊重我个人意愿的意义非凡。我注重生命的质量,遵循人体自然的结构,与瘤相伴四年中对子宫肌瘤成因、预防与控制的探寻使我有足够的信心在未来保护好自己。术后第一天早晨我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坐在椅子上等待查房,因为我知道这是对医生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那天您因为出东院门诊未能查房,是史大夫带领查房,别的医生介绍我是头天晚上的最后一台手术,史大夫看我说:“看着就不错”,又说了一句:“留着子宫干嘛用?”我淡定地说:“留着吧”,有一位大夫还复述了一遍。或许我已经不可能恢复月经,或许我还可以恢复月经,不苛求,顺其自然。如果我恢复月经了,我要让那些主张切除子宫的大夫知道,对人体对疾病的了解我们还远远不够。我常为那些子宫肌瘤患者切除子宫感到惋惜,但可能有些患者很愿意,那也不勉强,如果保留,必须自身努力去认知、预防、控制。在妇四科的四天,一切都那么真实,感觉如此的干净,有最可信任的大夫,天使般可爱的护士。感谢3月5日那天晚上与您共同为我完成手术的大夫、麻醉师、手术护士,除洪哲晶大夫外其余的我还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请转达我深深的敬意,他们都让我感到很温暖。
http://s10/mw690/3ed43aaftd75661ab0a19&690
行医的观念我其实是在不停地转变中,以前遇到围绝经期的患者要是有子宫或者卵巢的良性疾病,我会建议患者考虑子宫卵巢切除,如不愿意遵循医嘱,我也许会选择不治疗。但是逐渐地我转变了对患者的硬性要求的态度,现在的我更会尊重患者自己的选择,自己的态度,这也是一种改变。
我们妇产科的主任郎景和教授说,一个手术的成功,75%在于决策,25%在于技术。
对于治疗方式的选择,的确,作为医生和患者都是需要再三考虑和斟酌。
今天遇到了一个绝经后子宫肌瘤产生不适症状的患者,在门诊的时候就和我沟通了,坚决要求保留子宫。这个从目前妇科通行的做法是,既然已经绝经了,那么子宫卵巢就没有用了,没有用了,为了减少以后的癌变的机会,那么就应该考虑要切除。是的,在2年前,如果问我,肯定是一定切,切除子宫双侧卵巢,如果不愿意接受这样手术的,那我龚大夫就不做手术了。
但是两年之后我改变了,我现在愿意倾听患者的声音。她告诉我,她非常拒绝切除子宫,她觉得子宫在绝经后也是有用的(虽然这个观念谁对谁错我也不好下结论,从目前的医学角度来看,我们就是看到了绝经后子宫出恶性肿瘤的危险,卵巢也有发生恶性肿瘤的危险),她极力要求保留她的子宫。当然如果绝经后她没有不舒服症状,我也就不会开刀了,但是她有症状。所以,处理吧,我现在给她选择的手术方式是在腹腔镜下剔除子宫上的肌瘤。是的,从医生的角度来考虑,是不合适,但是如果我要是切除了她的子宫和卵巢,恐怕我们医生认为的身体上受益了,但是对患者心理却是一个很大的创伤。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医生是要“do no harm"的,如果我们治疗了身体的疾病,却带来心理上的伤害,恐怕也是do harm。
当然,是要有一个度,良性的子宫肌瘤,要做子宫肌瘤剔除术,保留子宫,大不了,以后有发生恶变的可能性,大不了,以后有再次手术的可能。如果是恶性的肿瘤,那么我就会坚持,要坚持患者去做子宫切除,毕竟首要的,做为医生来说,是要保住患者的生命。
以人为本,医者,老早就说我们现在的医学是生物——社会——心理的模式了,但是实际上却是发现离这样的治疗模式很远。
本文关键词:心理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
龚晓明医师
医疗咨询好大夫网站:http://gongxm.haodf.com
微信:drgongxiaoming
微博:龚晓明医生
2013-3-5
于北京
(PS:本文图引自电视剧 医者仁心 钟立行主任是我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