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一一一四蛇年日常六三@365

(2025-10-28 17:48:25)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5年10月25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晴 3~12。

早餐很简单,一个人先吃了10点多就驾车到东大梁快速定损点,一个名叫伊利的维吾尔族小伙子员工接待我,他负责现场接待,昨晚就联系过的,登记完相关信息资料后他吩咐维修师傅拆下前保险杠及左前灯等,确定了受损的零、配、组件,前杠断裂、前大灯支架损坏、左前叶子板损坏需要更换,引擎盖变型需要钣金修复,我要求换原厂原件,伊利一直就此与保险理赔员及相关人员沟通,因为这种车型停产多年,需时间定购,内部之间推诿,我的定损单出不来,伊利说先回去,等订的零配件到了再来修车,他继续负责沟通,按我的要求赔偿,他于是让修车师傅把车又装配好,我又等了一会儿,还是没有结果,伊利劝我不必要等了回吧,的确这里只有他一个人接待客户,今天上午客户很多忙不过来了,车多人多,我反复征求他的情况反馈都未果,于是又与修车师傅交流了一下情况,他说这几天可以跑近处,不要跑远,四五天就可以修了,我就按照伊利和修车师傅的说法返回家等消息了,定损单晚些时间才能得到,修车方案也无法确定,按说定损员要现场定损,三方都在现场好一些,可现实情况只有我关心,肇事方、保险公司都不到现场定损,全靠电话、视频、资料交流沟通,其中的一些联系、关系是我这个外行所不清楚不明白的,有没有陷阱,有没有坑,我不能确定,人家说什么我就学什么,会不会隐藏一些问题、自己的利益是否得到保证都不明了,这多少让人有些不安,遇到这样的糟心事还是头痛,好在人没事,学着处理吧,总不至于两眼一抹黑,还有一些参照可依,一位同样定损的师傅就告诉我保险杠不能修,修的很快就坏了,他的大众车的前保险杠就是修的,锈迹斑斑处昭显了修理的坏处,保险公司代表定损这样多少有些不合理,他们只会尽量减少成本,不会为受损方负责,动用其它手段又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比如法律可不是简单启动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到临头不自由,人遇到问题回如何应对决定了他的层次,有人逃避,绕着问题而行,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装聋作哑,熟视无睹,这样的人王顾左右而言他,把作人的聪明劲都用在了明哲保身上了,这类的大有人在,我们周围不在少数,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选择性地对待问题、困难也属正常,可油瓶倒了都不扶就过分了,自己不管却推给他人去替6自己承担责任、风险就属不道德、不合格了,处于事务缠身的人有一定是寂寞的,希望有一个可以依靠的肩膀,有一束智慧之光可以闪耀,总之都是有限的、不足的回应,总是心里空洞脚下无力的感觉,担起责任来的不只是一句话,而是一串串的事儿,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勇气与麻烦,是一系列的工程级别的事件矩阵,必须全身心投入其中,全力以赴挣钱最好的结果,防止最坏的结果,关键时刻会发现自己处于孤家寡人的位置,被置于万劫不复的状况,几乎是绝境,勇力渐渐失去锐利,底气开始侧漏,坏消息不断涌现,对立面开始出现,做事的不如旁观的,做的好不如说的好,这就是做事的恶劣环境的必然,一个好的社会必定是鼓励创新的组织氛围,必定是有利于做事的人,怎么能 见人少说话、遇事少掺和呢,怎么让无所事事者成为最大赢家呢,怎么能让人不愿做事、不想做事、做事有罪呢,做事就会出错,做事越多问题越多,别的不说,对做事的人多一些理解,对他们的错误容忍、接受,宽容那些因做事而付出的代价、成本很必要。
杨振宁去世对一般的国人而言,也许就是一位103岁高龄逝去的长寿老人的意义,对国家、对科学界而言远不止此,可谓重大损失,世界顶级科学家,对科学有巨大贡献的泰斗级人物,于我杨振宁一直是科学精神的杰出代表,是让我一直以来相信、崇尚科学、理性的主要指引者,是我一直还保持对科学兴趣的策源地,在我的书柜里《杨振宁文集》和有关他的书籍占据显赫位置,也是时常会掌上留香的书之一,当我思想空虚之时会读一读爱因斯坦,读一读杨振宁,他们的书里有我可以汲取的熟悉的丰富的精神食粮,化解我的心结,解除我的迷惑,主要是从它们内里获得的一丝心理慰籍让我不安心灵恢复平安,获得最核心的动能,重振信心,不相信其它的一切,而他们是我必信的来源,也即是他们代表的对科学的信仰已经深入到我的骨髓,是我的精神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最为珍视的宝藏,二十一年前杨振宁与翁帆结婚引发了长期关注,本不应是一个科学家应该承受的道义之重,夹杂着观念之争、传统道德思想执念,这么多年来都不曾平息,一直是人们追逐的热点,相比之下他们的科学活动不为社会这么重视,真有些本末倒置,反倒显现出我们对于科学理念的现实之轻,杨振宁去世之后引起世界的瞩目才又被国人怀念、又开始匆匆追忆他的丰功伟绩,倒下的树被量的最准,杨振宁的贡献会越来越为世人怀念,他的科学精神将永放光芒,我的精神、思想永远都与科学站在一边,因为只有科学给了我最真实、最坚定、最持久的精神寄托、物质支持。
中美之间的纠缠到了新高度,挚烈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吸引了国人、世人、各界各类人士的目光,持续关注的广度空前少有,矛盾的焦点在于双方相互不认同,美国不认同中国实力地位上升是他难以阻挡的,也不接受中国对他龙头老大位置的威胁,我们不接受美国的领导地位,不承认美国对世界格局的安排,归根结底是实力天平已经发生了新的倾斜,传统格局不再适用,我们的力量隐藏不住了,当然行事风格也随之改变,越来越直截了当不留余地,不留情面,李成钢硬刚美财长贝森特,就是标志性事件,中国稀土管控等近期系列反制美西方的组合拳就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新风格,美国及其追随者必须接招,习惯习惯东方功夫,国人和为贵哲学也随之边缘化,让位于有棱有角的法理体系和公平公正的理念,规矩挺在前面,先礼后兵,东方与西方文化的对碰取决于实力的对比,都充满信心必然就会硬碰硬,顾及对方是为了自己,惦记对面是因为己身之病,瞻前顾后、左顾右盼,谁都有弱点软肋,谁都不想倒下,谁都希望绝对安全,击倒对方也就成了执念缓和余地都没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剑拔弩张,美国亡我之心不死,如有可能找到一切机会置我们于死地,这一点儿都不含糊,只是没有机会、办不到,这才有谈判,才能坐下来说话,所以与美方关系总关节在我们自己,自己的事做好了什么都不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