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么好的事二一五@365
(2025-09-08 20:43:07)
标签:
365读书文化 |
2025年9月2日 星期六二,乌鲁木齐 晴 15~26。
一
莫言的小说,我一直都不太喜欢,鬼怪仙气太重,都是不好好说话的、说事的,故事斜着说、斜着写,东拉西扯,可是他写的东西不知什么原因总被名导看重,被改编的电影隔三岔五地得了国际大奖,大红大紫,尽管骂声不绝,可是在世界范围里这个反映东方大国的角度有奇特之处,对于急需证明自己的国人也不是什么坏事,我是流氓我怕谁的思维熏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怎么会被莫言的几个不靠谱的故事给吓唬回去,所以慢慢地也就不像起初那么的不受待见了,被命运之神眷顾的莫言渐渐成了显赫的文学家,红极一时,不过被封神的是他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盛誉,这就有些忿忿不平的元素了,文学艺术本就是人多嘴杂、口水淹死人的地方,争议不断的莫言再次被推送到风口浪尖接受人们口诛笔伐,在一个善于分享的东方文化大染缸里,莫言的话题足够人们制造茶余饭后谈资、引发情绪碾轧宣泄了,我知道莫言也是看单位包场的电影《红高粱》才有所了解,听闻是一个山东的二流作家靠专卖中国人的丑陋而赚取世界盛誉,大获其利,说的臭气熏天,不堪入目,那时的我虽然也买一些文学的书,不过主要还是世界经典名著,对于国人的小说也是不堪入目的感觉,也是受影响、也赶时髦风尚2011年买一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出版集团出版的《丰乳肥臀》,这个响亮惹眼的名字着实有点扎眼,买回来后起初还不好意思放在显眼处,只得搁在背后一点的位置,也一直都没有细看过,再后来莫言获得诺奖我又买了他的《生死疲劳》,还是放在书柜里没有时间看,今年的八月我读完一些兴趣的西方作家的主要名著之后想再怎么不济也应该轮到选读一些国内作家的著作了,获奖的莫言有幸入围,于是开始连续读他的这两部代表作,日均50页的阅读量,这几十天下来一个感觉,那些改编自莫言的作品的影视作品不辱使命地尊重了原创的品性、风格,与原著乃一丘之貉、异曲同工,沆瀣一气、臭味相投,当年那些用在电影的恶言恶语用于莫言身上一点也不多,或许更烈、更浓,可是莫言命好,他的作品借助影视的方式传播却没有在一线享用各种的非议、辱骂,我也越发理解一些人对莫言不满的心情、情绪自有他们的理由,文学艺术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就应该有勇气面对社会的复杂反应,负面的评价向来是艺术家进步的阶梯,莫言也许借助了对于国人社会阴暗面的揭露才让他在众多的现代作家群体脱颖而出赢得世界声誉,他独辟蹊径的方式本身就说明他做好了这个准备,低调的他,说不便说的话,把原生态的场景杂糅虚幻诡怪端在世人面前,这是文学家的方式,尽管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不喜欢这样的方式烹饪的饭菜,可是东方的故事似乎以这种风格更能契合把持话语权的西方人的胃口及其对国人的定位,莫言迎合了这种需求准确地把脉世界文坛的风向,把先人的一切往事从彻底黑暗无光、悲催丑陋的角度,用五味杂陈重口味乱炖方式,原汁原味、添油加醋、一锅烩不讲究现代文明礼貌地端上了桌,爱者爱死了,真味挚爱,不喜欢者觉得臭不可闻,惨不忍睹,吃了会作呕的,当然以前我没有太多的认识,粗浅的一点感性了解,不过是有些人云亦云之嫌罢了,这次阅读他的两部主要作品就不一样了,增加了感性认识,就在依旧的不喜欢不情愿中有些许的理解,亦或试着去揣摩莫言的一些曲笔的弦外之意,莫言绝对不是一个歌颂型的作家,也许他的使命就是描写国人的苦难,他的故事里面充满的是残酷残忍情节、场景、关系、人物,冷静、近乎冷酷的情调,灰暗的色系,将一切都笼罩在暗无天日的情景中,他对于一切都没有歌唱的心情,他的内心充满了人类的苦难,无法化解的抑郁和难以纾解的血泪,所有的为世人的各种理解、感受、喜爱的在他这里都被披上了悲情,好似一个蹩脚的屠户用钝斧肢解的牛羊尸体,血肉模糊、腥臭盈街,莫言没有秩序地把这些无头无脑的破烂血糊拉稀原始状态的一股脑地摆在人们面前,让人们自己去理解,去编排,去梳理,去体验,他要的就是这样的结果,让人间的痛苦淋漓尽致的展现,把人性的丑陋原汁原味地呈示于人们,这里面可以看见的都是地狱般生活的煎熬,小人的奸诈屡屡得逞,人际关系的复杂散发着恶臭,莫言没有为人的脸面留下什么遮羞的装饰,他本就不是来给脸的,他就是要把百年来的人们一切的丑恶的种种表演、表现示人,让人们多一个角度看待历史,批评的精神在他这里的认真的,入骨的,他对于所经历的事物、人情世故有着无人可以改变的理解,也许这正是他所在意的作家的使命,独一无二的视角和毫不留情的冷面让他有些不如潮流、不合时宜,甚至常常表现出桀骜不驯、悖逆时事的特质,《生死疲劳》和《丰乳肥臀》都在表现近代中国的历史,与传统的教科书完全不一样的场景,与人们认知常识不一样的人物、事态,自然会引起常人的质疑,里面充斥了悖论,荒唐的情节,荒唐的故事,荒唐的人生,用一系列的动画、虚拟、象征、魔幻风格的曲笔方式写照现实的当然是现实的需要,没有什么可以直来直去的,小说是人类的秘史,雨果为我们解密,没必要对号入座,但是小说一定是时代的真实历史、真情流露,作家们用了各种的隐秘的手段,也无济于事,解放前后一百多年的各个历史档口的众生态是莫言这两部作品的背景、骨架,莫言的亲身经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是其的血与肉,仇恨、悲凉是其基本的情绪主线,揭示了人性的残忍、生命的无常、历史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