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一零七七蛇年日常二六旅行一@365
(2025-06-15 17:07:52)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5年5月27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雨 10~26,上海 晴 13~26。
二
如家这样的快捷酒店不提供免费早餐,夫人加入到会员身份争取到两份早餐餐券,好像酒店的早餐是他们的营销手段,用于吸引客人,视具体情况确定,今天用早餐感觉是不错的,品种比不了星际酒店,但是还是满足了客人绝大部分人对早餐的需求,饭菜质量上乘,用早餐后我和夫人就坐地铁11号线转2号线到南京路,从西到东,外滩、人民公园、静安寺,用了一个整天就围绕这几条线、几个区域尽情地游览,这些地方我来了多次,夫人去年还来过,可每次都有新意,看的也都不同,上海滩太大了,聚集了太多的经济、文化、风历史、人物、,足以让来这里的人常来常新,它总是以自己的变与不变迎接来自全世界挑剔的目光,面对似曾相识又完全改观的外滩、南京路、静安寺我想变的是人、是物、是风物,不变的就是这个道理,就是变化本身,我们今天的正餐在回到宾馆附近的枫桥路边小店解决的,猪排面、生煎馒头、葱油面、素鸡,这些上海本地的家常饭,很实惠,昨天我们在路边店吃的鲜肉馄饨,大份11元,上海的物价比乌鲁木齐在吃食方面对日常百姓而言可要友善多了,我看到这里的市民到饭馆里点的2两生煎馒头,一份馄饨,16元就可以吃一餐较好的主餐了,在乌鲁木齐就简单多了,16元大约就是一份家常拌面,还是特别的经营者才提供,或者一份臊子面,8元一份的馄饨、7元一份的葱油面到哪里找呢?上海随处都是。
三
今天抽出一天时间到苏州去,早9点半动车到苏州28分钟,晚20点返回,中间10多个小时到苏州的几个点去转一转,把几次去苏州还没有尽兴的景物再补一补,比如苏州博物馆,夫人去年来就没约上,很遗憾,这次让女儿早早就网约了,今天如了愿,人不是太多,在端午节之前,也,就抓了这么个空档期,还不至于人山人海约不上,比如狮子林,我多次到苏州来,到拙政园去过两三次,可这近前的狮子林就忽略了,身不由己地硬是给遗留到今天才得到弥补这个空白,去了还真不后悔,虽然远不如拙政园有名气,但也是有气派有地位的园林代表,不输任何园林,其内涵更丰富,尤其与忠义祠连襟后就更丰厚了许多,当然现在年轻人的街拍、旅拍以及使用专业化装备、服装、道具的旅游烘托已经是一大风景,他们的操作让苏州这样的人文景观融合程度高的城市而呈现新气象,完全改变了国人出行旅游的态势,提升了旅游的品质,特别是一些年轻女性她们对这些景观的装点已经不是一个过客的留痕,而是其中的一部分了,构成了这些传统的景区的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背景、因素,她们抽出专门的时间,精心准备,盛装出行出镜,专业操弄,怎能是我辈熟悉的那种玩玩而已的旅游呢?我们今天最大的收获乃是即将结束苏州之行在苏州火车站旁的报恩寺力量,还在修缮中的景区可以免费参观,人不多,但过程很温馨,安静祥和,这才是苏州园林该有的样子,在这里似乎找到了一点江南的影子,不紧不慢,轻松随和,与周边的商业氛围大相径庭,别有洞天。
四
酒店里我住的客房的书桌上醒目地摆放着这样的提示牌:如家的这碗面,提示着酒店里的特色饭食,酒店几天的早餐最叫好的就是小馄饨和小面条,我几乎每餐必点,不知怎么搞的,到上海来路边小吃店也都凸显面条在南方的地位竟然这么高,在我下榻的普陀区枫桥、兰溪街道路边看到的几乎清一色的面馆,或者是主打品种,一个面一个馄饨就占据了巷道小吃的半壁江山,上几天到苏州的平江,不论是景区还是街市路边餐馆都是各式的面,鳝鱼面、蟹黄面,不到一公里的街道竟然还见到了三家兰州牛肉面馆,大的广告词也都为苏州的面叫座,全国人民到苏州来不吃一碗面是回不去的,曾经的北面南米的饮食格局竟然这么轻而易举地被颠覆了,大概也是物极必反的原因,南北方各自的主食为家常便饭,而外来食材比较稀有宝贝的年代,也就形成了特有的心理,物以稀为贵的人们在物质匮乏的过去的记忆中自然就对此渴望,一旦条件允许便放开自我对曾经的稀有物情有独钟,面在南方、米在北方开始大行其道,满足人们味蕾的记忆,填补空缺,物流的发达让世界物产打破了地域限制,产地与销地渐渐合二为一,人们开始享用各地的物质文明成果,不必局限于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买全球卖全球不再只是梦,汇通天下、货通天下已经成真,地方特色很快就会成为各地的明星,地球村已经不仅仅是个概念,它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已经是客观实在,我们已经是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