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么好的事二零三@365
(2024-12-25 20:13:19)
标签:
365读书文化 |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多云
-17~-8。
一
这些时日读了一些书,每天都要看几页,找出几本书,挑一下自己急迫的就都开始,有时间就多读一会儿,没时间就读几分钟读一两页,有时没性情就放下又到书架上东瞧瞧西眊眊,说不定又把个谁请下来,看个没了,反倒把前面的赶过去了,先看完的往往是最后请下来的,这几天就有这样一本书,商务印书馆的系列名著名译,《人是机器》,不到一百页的书,那天从书柜里拿出来,翻翻就没放下过,两三天就通读了一遍,读得有点通泰,有点趣味,关键是启发了自己,有同感,可以与书里的内容共通,这有些难得,很久没有这么一气呵成了,里面的内容很旧了,讲述的也都是些落后的知识,所列举的都是医学生命科学方面的老知识,现代化不高,也许都落后了,被否定的也很多了,不过作者用这些例证想证明的那些贯穿其中的基本道理却是很有现实意义,大差不差,十拿九稳,反而因为简单简约的表述方式而让其显出质朴刚毅的面貌和鲜明肃穆的色彩,更是与现在人工智能的大爆发的背景很是契合,人不过就是机器,就是客观存在的一部我们并不全面了解的机器,很多的事物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其中的规律,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的是它的客观性,它的可以被掌握性,其中的道理规律的客观性为我们提供了稳定和基础,那么人工智能的发展就是这种思想的延续,也是曾经的这种具有启蒙意义的哲学思想的证明,所以我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看这样一本书,同频共振的效应让我爱不释手,很显然这本书想论证的课题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没有一个数字,没有生僻的新词,也没有多少华丽古怪的长句,还略有一些断句、短句,有一些带有明显的情绪化的句子,这都被现代的那些科学大家们视为忌讳,视为没有科学性的典型代表,不能用数据说话,不能尽显严谨客观理性,等等,这本小册子一般的短短的类似一篇檄文的书竟然是一本经典的哲学著作,是一本科学宣言,是一本充满智慧、力量和理性的大作,靠的不是文理,靠的是他的思想,靠的是他的不拘一格的思路,靠的是他的鲜明而犀利的洞见,作者用他的方式论证了、说明了一些现在是常识的基本道理,旗帜鲜明的方式立场给了这本书不竭的动力,至今仍然让有幸独到它的人感受到他的光亮对于自己内心的震撼,打动最深处的壁垒,撬动最核心层级的块垒,达到一种新的融洽,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就是经典的作用,就是经典的风范,他能给我这样的启示,给我这样的理念,让我的思想有了更纵深的进步,发展,所以对于一般好书不能求全责备,从中得到几分真理的启示,有点思想的共振和知识启迪就很是难得可贵了,其他的也就不必强求,而像这本书能有多方面的获得,让我又燃起了对于知识的热情,这比其他更是超出了一般意义,还有什么比这更有价值,对于书本,对于知识,这两样都曾经让我癫狂的东西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开始黯淡的时候,竟有了新的生命的显示,并没有泯灭,在这样的场景下还保留了全部的昔日的风采和韵致,我的这有意外惊喜来的有些突兀,也有些错愕,但不失时机,让我几近丧失的激情再次赓续,很感谢这本书的及时出现,也很庆幸自己的幸运能从自己的雪藏中把这本书这个时候摆在书案上,这是甲辰龙年自己给自己的最好的礼物了,这次艳遇带来的效益可以供我享用很长时间,足够让我秉持读书的旧爱欣喜到来年,它的这次激发来的正是时候,是我急需一个转身的凭借、方向,它及时来到了,相遇了,互动了,激发了,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脉相承,我的读这样的书越来越不容易,理解力大不如前,进取心大不如前,可是又不愿意放下思考思想的习惯,对付的办法只能是不断地试错,试一试不合适就退出来不强求,比以前更随意了,读不懂的就更放的快了,啃读的习惯基本就变了,关键是啃不动了,啃不起了,要读的东西有点多,挑挑拣拣本来就有趣味的,自己轻松了许多,还平添了几分新花样,也就要继续下去的,原以为这样的模式已经铸就,基本奠定了将来的读书的路径路数,这本书就是这么的另类,让我开始了回望,开始看到了重温旧梦的希望,那些已经开始放弃的花苑有重新燃起了篝火,焕发了新的韵辉,我还有激情重回故里,再拾级而上,到向往的神殿,拜谒那些闪闪发亮的神灵,得见朝思暮想的佳人,这就是一本书的价值,不仅仅是知识,而是信心的导入,是驱逐黑暗的光明,延续生命的火种,启迪智慧的灯塔,照亮未来的路,这样的力量源泉和幸运之神靠不得他人,靠不得其他,唯有读书才可以给自己创造出来,她才是自己的指路明灯,她为自己带来更多的选择的路。现在的世界名著系列已经有1000种了,这是我前几年的印象的两番,我一直有个梦想,要是有条件要把这套丛书买一套,记得那时最初有这个想法的时候也就是大约10年前的样子,全套400多种,一套几万元,我还真没有那个实力,那个时候没有,现在也没有,那时还用了一段时间从网上下载了全部的电子版的书,400多种基本都找到了下载了,几乎都有,缺的几本也想方设法找到了,现在这几年新增的我几乎没有一点的概念,又是这么的迅猛,电子书也开始了版权的买卖,估计像那些书那样得到免费的方式不会存在了,又出了的那些新的书我也是一无所知,向往之情也就寥寥,不像前面的那400种,自己的青葱年岁的激情、精壮中年的智慧与他们有过节有交集有故事,是老相识老情人了,打断骨头连着筋,赶都赶不走的情牵梦绕,要是有什么机缘可以让我对于这些新生代有个认识,我当然不会放过,就是被这新浪排到沙滩上也在所不惜。
前一篇:匪夷所思一零二五有些难@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