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一零一九空穴来风@365
(2024-12-19 18:31:43)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乌鲁木齐 晴
-19~-10。
一
树欲静而风不止,空穴来风,风起萧蔷,一直都没闲着,针对性的,带节奏的,各种伎俩都用上了,无不用其极、无不伤天害理,如果不带掩饰那么也就是穷途末路、图穷匕现,也许这就是最后的挣扎,大国博弈环环相扣、跌宕起伏,近乎肉搏的拼杀刀刀见血、拳脚相加,都针对对方的软肋进攻,都是一剑封喉似的绞杀,都是不遗余力的克敌制胜,不留余地不给退路不想后果,什么都不看了什么都不需要的什么都不考虑了,只要打败对手,只要让对手失败只要把对手消灭,你死我活的斗争使得一切都赤裸裸了,什么武德什么面子什么讲究也都抛弃到一边了,直奔主题直奔结果,其他都不在乎,什么都聚焦了,什么都在此一举了,任何的其他利益都先搁置,打红眼的节奏,孤注一掷的赌徒心理占据上风,双方都是这样的状态,双方都是这样的心理,那么都简单了,也就避免了节外生枝,胜负立判,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过程决定了尺寸的长短,体量决定力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尾大不掉,宏观的场景用微观的眼睛和视角观察不合适,得出的判断和分析都是错误的,这引发了另一个重大的问题,宏观和微观的差别,我们上下一般粗的情况就是没有区别这个差距,用宏观的方式去处理解决微观的问题,用微观的视角去看待宏观的问题,这样的错误屡见不鲜,而且是在决策阶段决策层面常犯的错,大势看错了,是非判断搞晕了,芝麻西瓜整反了,对象弄错了,对手搞错了,敌人漏网了,朋友触电了,这样的一些致命的错误往往就伴随着宏观与微观的混乱,我们一贯讲的抓大放小的策略对于处理宏观事务有着极其关键的指导意义,是抓大事看大方向的重要原则,一叶障目、抓小放大是宏观事务最忌讳的处理办法,我们现在的体制机制似乎在这个问题上总是有些盲点,哪些是微观的哪些是宏观的、哪些要抓大放小哪些要抓小放大、哪些要紧追不舍一查到底哪些要有放有松,这些都没有把握的机制和尺度,也没有将这样的把控标准交予各级决策者,而是什么都一把尺子量到底,什么都一个标准干到底,什么都集中意志集中思想集中方式,什么都重要、什么都要管、什么都要一流、什么都要百分百,轻重缓急没有了,分寸把握没有了,只有大事没有小事,只有必须的没有缓解的,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只有向上没有向下,一切都紧绷神经,一切都卡死逼近,一切都是标准答案,路是唯一的,思想是唯一的,追求是唯一的,目标是唯一的,路径是唯一的,方法方式是唯一的,都像套子里的人,都像模子里的事,任何的不一致不统一不一样都是异端,都是异己,都是异类,都必须根除,都必须消失,都必须改正,一些显而易见的道理都作废了,因为任性的制度设计藐视一切权威,只信仰自己的判断和认知,一些常识都成为了需要用实践的体验才可以证伪的东西,因为与目标不匹配的所有存在都失去了合理性以至于连存在的理由也需要审批,一些经过事实检验的东西也可以重新评判为不合适的,因为现实的需要就是根本的,没必要因循守旧,让过去的东西捆住了自己的手脚,总之任性者的目标统一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有围绕这个布局安排来存在,其他都是不合理不允许不许可的,任何的不一致只能从自身找原因,要么改变自己要么从此消失,没有其他的选择,这就是道理,唯一的标准,独夫之心得乎异乎,实际上集权系统里谁拥有了权力谁就拥有了道理,谁坐上权力的宝座谁就是权威,也就是有了位置就有了一切,包括金钱、资源,也包括知识、智慧,还包括拥有了标准、规则,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难以克服的体制内的弊端,也就是造就了政策上下一般粗等形式主义的主要原因,在这样的体系内哪还有宏观和微观的区别呢,哪还有大事小事的不同呢,什么是宏观什么是大事要看负责人的态度、领导的喜爱、上级的关注,什么是必须做的、什么是必须要的、什么是刻不容缓的都由权威定夺,其他人说了没用,其他人的看法不重要,当然这样的机制下也容易造成一直倾向,那就是任何的事都是事,不分大事小事都要抓、都要好,也就是不区分前后左右所有的力量都用上,直到用完为止,遇事就办,办到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服就干、死了就算,也即是非常流行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是集权体制的最好的状态,还是积极向上的阶段,事干的怎么样先不说,精神状态还是可以的,当然这样的方式的优势也是明显的,那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组织化程度高,政策形成快,决策简单易行,这是很难得的组织品行,也是一些政治家最喜欢的集权的作用,用好了可以成就一番大业。那日听一位专家的讲座有些启发,遗传性状的可视化、确定性是育种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需要在田地里才可以捕捉到的东西,在办公室、实验室里看不到、摸不着、搞不定,需要在与作物生长过程中相依相伴时才能发现,这就要求育种家必须下地、到田间地头去,要接地气,对于科学的态度就是一丝不苟、专心致志,对于未知的探索就要不放过眼下的一切线索、不放弃任何一线希望,所谓的胆大心细、大胆设想小心求证都在解释科学发现的规律,我们的工作也需要将宏观要求与我们所处的微观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得出符合眼下情势的决策、并得以操作执行,而不是照本宣科、照方抓药,我们的工作中大量的情况是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因为这样需要自己负责,而简单的照办就不容易出现纠纷,出现问题比较好脱身,所以有自己想法的人受困于自己的努力,简单执行者倒落得干干净净认认真真的名声,就个人发展和利益而言哪个好哪个有利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