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一零一四河流哪都有@365

(2024-12-14 22:14:30)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12月14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晴 -18~-10。

"河流哪都有,我的河流只在家门口",今天就从这里开始,一句《永别了,武器》里的台词,只有经过的才会关心,只有关心的才会注意,只有注意的才会记忆,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圣贤,都是一个有限的存在,世界那么大,我们认识的不过就是自己生活过的那几条街,哪几条小溪,那几条小路,世界那么多人,我们了解的不过就那些我们认识的人,亲人,朋友,家人,同事,不过是沧海一粟,世界那么多的事,我们经历的不过是我们经历的那些,微不足道的、颠三倒四的、神经错乱的、不堪回首的,陈谷子烂芝麻,臭婆娘的裹脚布,三毛流浪记,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时并不觉得尴尬,这不是我的错,不该为此负责,也不是只有我这样,大家都是这么的凡尘一般的生活工作,都是平凡的一粒风沙一样生存,任凭大自然和社会的风暴吹起来、飘落四方,随遇而安也好,心潮起伏也罢,无济于事的,都不会改变命运的最终归途,最终什么都没有留下,赤条条地来,赤条条的走,这中间也许我们想表现一下,会有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不解,一些不明就里的疑惑,当然少不了些许的豪情满怀气吞山河间或就像泄了气的皮球,生无所恋、人间不值当的感慨,年少时并不感觉时光的有限,好像那和自己不相干,一切都来得及,一切都可以再说,一切都没必要着急上火,就是一个向前冲,就是一个往上走,就是一个不计较,粪土当年万户侯、藐视所用的权威、批判一切痛恨一切砸烂一切,少年壮志当拿云、目空一切、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什么都不放在眼里,见人杀人、遇佛杀佛,渐渐的就不同了,老司机都变得小心谨慎了,遇到的事多了,看的多了,知道害怕了,对于前路开始畏惧,担心的事多了,担心的人也多了起来,担心的方面多了,什么都放心不下,什么都疑虑重重、疑神疑鬼,什么都提不起兴致,什么都不觉得爽快,什么都瞻前顾后、缺乏麻利劲儿了,也许这样的转变都离不开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随着增添了岁月人手头变得越发贫瘠了,一旦那一天的某一个时刻一个人意识到这一点也就开始变得这样了,上坡路结束了开始走下坡路了,都是路本不是什么问题,可是上坡路的后面是下坡路,它还是路,而下坡路的后面就不是路了,它是末日,这个不同导致人的心态变化了,人的预期变了,感觉就开始不一样了,走在下坡路上什么都变了,关键的是心变了,对待世界的眼光开发散,精神开始颓唐,觉得发生的一切都走向一个没有结果的方向,都失去了价值,都没有什么意义,聚焦不了自己,统一不了自己,激励不了自己,就这样走在路上,知道结果就是空无,铁定的结果就要面临,死灰一样的前途,"我总感觉时间的马车在我的后面越跑越近",大概现在开始这是我最深刻的感觉了,时间变得越来越快,一天吃了两顿饭就结束了,一个星期没怎么过就没了,一个月还没有到公园去两次就过去了,还没有把上一年的事理出个头绪来就又要翻篇了,新一年的春节与上一年的春节的区别都没有了,前段时间听闻地球转速增加了,每年的时间比起之前变短了,说只有多少秒的样子,可我感觉缩短一半都不止,大约这是爱因斯坦相对论在人生的具体应用了,自己的感觉不会错的,知道不多了开始珍惜时光了,稀缺来自感觉也不是空穴来风,人本身就是环境的反应器,时间这一最恒定的存在自然会对每一个生命个体产生最敏锐的精度和最敏锐的反应,其它的什么都多了,唯独时间少了,鞋越穿越经穿,以前一双皮鞋穿不到一年就坏了,现在一双鞋子穿几年都没什么大问题,衣服也是穿不烂,多少年了都跟新的差不多,以前一年穿十几双袜子还经穿带洞,这两年两双袜子还在脚上没有换过,这些也还没什么,更要命的是以前对什么都觉得新鲜、都想尝试、都愿意涉猎,现在这样的情形少得多了,几乎很难对什么有很高的兴致,愿意不吃不喝废寝忘食地追逐,浅浅的品品就算是下决心才会有的,大都敬而远之的态度,那种激情那种不顾一切的冲动都一夜之间消失了,四平八稳、明哲保身开始占据上风,口无遮拦、无所谓的态度被抛却了,好像没有什么支持自己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弹性空间都到哪去了,反正一切都变得逼仄,不给自己有什么余地,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让自己小心翼翼、战战兢兢,颤抖的双手、复杂的心境、孤绝的周边,眼见着时间之箭向前飞逝,惟恐彻底的远离自己的视线。一切都有始有终,从个人的视角看这个世界,什么都不值得,到末了什么都是一场空,于是人开始找到群体找到社会,换了另一个角度找到生命的意义,交替的生命现象为生命赋予了新的价值,每个人需要在这个过程中感受体验生命的理由,个体终结生命的黑暗被其他生命点亮了,使得悲情增添了一丝暖意,黑暗平添了一线亮光,诗意为这交流过程增加了浓重的仪式感,让人们对于余晖有了新的理解,抚慰内心的忧伤,填补精神世界的空缺,人总是要给自己找出路的,最后一根稻草一定留在后面,是否可以救下什么、救下多少就看命运了,看看芸芸众生相惟有最后的那一刻最凄凉,虽有强烈表现者,也都是最后的迸发,油尽灯熄前最后的那一耀,宣布结束的另一种方法,得到的一时的欢呼赞许,但改变不了结果,可是生命的延续依然如故,个人无足轻重,群体接续不断,是个人的欣慰处也是他们的悲情郁结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