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那么好的事二零一@365

(2024-12-08 17:12:42)
标签:

365

读书

文化


2024年12月6日 星期五,乌鲁木齐 阴 -4~-12。

也是为了弥补,近半年三次到图书批发市场,直到这次才彻底搞清楚这个书城的位置,坐落在奇台路658号火车头出版物交易中心A2-060的文史书店的门牌,三次买了二十余本书,6折、5.8折、7折的都有,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世界名著名译插图本精华系列,怎么折扣不一,我也不好问那么清楚,大概是多年余下的书,版次年份不一样的缘故,也是店员的心情不同的对待,与现在相比书的定价本身不是很高,再打折就感觉很便宜了,于是又情不自禁地放开了,总是用新的钱包拥抱曾经的定价,获得一点差价的快意,增加几分消费的勇气,以前买过的其它出版社的版本的同名的同一个作家的书也买了几本,明明知道重复了,也买了,觉得是不同版本,不同的翻译,著名的作者的名著可以对比地看,知道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自欺欺人还是一个很好的心理医生,给自己治疗很是少有的痛快,英国作家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法国作家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作家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契诃夫短篇小说选》,俄罗斯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复活》,苏联高尔基《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的《前夜 父与子》,日本作家紫式部的《源氏物语》,法国作家莫泊桑的《莫泊桑短篇小说选》、《一生》,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德国作家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苏联作家布尔加科夫的《大师和玛格丽特》,古希腊作家荷马的《荷马史诗奥德赛》,这次又重复买了莫泊桑的《一生》,巴尔扎克的《高老头》,因为是相同版本的,退书时书店的老员工很客气,都答应换了其它的书,退款也是可以的,我都买了更多的书对冲了,书店的生意不好,两个员工守着书店,只有我一个客人,这几次去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文学出版地位不容置疑,其中的名著名译这个系列的书几十年来不停出版,以不同的品质和特点,刚改革开放的1978年出版的网格本200多种,2003年出版插图本140种,后来又进一步出版了精华本80种,这几个系列基本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翻译世界名著的主力品种,几十年都围绕它不断重印,发行量不断创新高,需求一直都很旺盛,世界文学经典名著是我书架的常客,一直都苦于价位而选择了其它的版本的世界名著,我也一直不甘心,一来二去的就成了现在这样,其它出版社的世界名著系列成为主体,长江文艺出版社的世界文学名著典藏系列红皮精装,尤其是占据主体,除了个别的已经有其它版本,基本买齐整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各个系列倒成了补充,这些年开始添加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有近30种,各别的有重复,不同出版社的版本也开始可以同在了,大概是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奢侈的行为,同样的社科类居多的还在坚持的中仁书店也是我这几次必须去的书店,不过没有买书,它经营的书更多,更专业,历史的、经济的、哲学的的很多经典名著都在二楼,我每次去都要上去浏览一个小时左右,就像自己的库存的书房一样,估计能到这个书店的人已经很少了,都是一些经典的老派的书,不一定适合现在的人的胃口,年轻人都嗤之以鼻的东西,怎么可以入得了流呢,我总是幻想有一天如有可能就把这个阁楼里的书都买会自己的书房,将她们编入我的队伍,入了我的后宫,老板已经戴上眼镜,多年前的小伙子现在已经是中年大叔,因为是老相识也就相互聊几句,他们以批发为主,不过这些年买书的人少多了,书却更贵了,他说比起前几年翻了一番都不止,这段时间可以腾出点空儿看看书了,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看了一段时间放下了,近期又捡起来,里面的地理知识、海洋知识、鱼类知识丰富多彩,可以当做百科知识之海洋鱼类读本来读,里面的游历海洋的感觉很是奇特,静谧孤独的场景和氛围非常适合我的胃口,捷克作家哈谢克的《好兵帅克历险记》,没想到捷克还有这么一本奇书,在世界都享有盛誉,不过看看就觉得并不是言过其实,确实值得玩味的文字和奇幻的故事,充满了戏谑讽刺,对于那个社会的荒唐给予了饱满的刻画,可谓满嘴荒唐话,满纸荒唐言,满书荒唐人,满满的荒唐事,那些矛盾的人物活灵活现,生动鲜活,对话是这部书的主要表现方式,一切都在对话中展示,口语化,不过同名电影就要差许多,我看了的这部电影只是选择了其中的几个场景,从第二卷开始的帅克在火车上的厄运,节选了数落少将头发-停止火车-到布杰约维策的路上-喝老奶奶的土豆汤-耽误火车,这些都很是有限,一个半小时里也不好表现太多,也是翻译的缘故,电影里面的配音效果与远电影的表现也存在差距,所以看电影的效果差了很多,我觉得这个版本的书是很不错的翻译,把捷克人的语言艺术表现较为恰当地翻译成为了汉语言的文本,尽可能地传递了原来的本意和气息,比较生动活泼,保持了原汁原味,也是这本书再一次让我愈发同意名著一定要名译,好的翻译并不比原著少创造性,实际上是第二次创造,很多的同名小说改编成电影效果都要打折扣,要想达到原有的高度和影响力的基本没有出现过,能反映一二就是了,我发现看电影很快,就像吃方便面一样,做个简单的了解是很不错的选择,而要深入一些的知晓就需要读原著,那种文字的力量是电影、视频所难以企及的特别之处,经受文字训练的艺术的感知力只有在文字的环境氛围中才能如鱼得水,我是文字的信仰者,对于文字有着特殊的联系,对于文字符号有着不同其他信息符号的敏锐,少不了纠葛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