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九八四处长@365
(2024-11-11 23:25:08)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 1-9。
一
那日在一个座谈会上建议定期举办科技处长的培训交流活动,交流科技动态和管理经验,提高处长的工作能力,理由是现在科技处长频繁交换,两三年就轮换新处长,对于怎么当好科技处长需要一个培训的过程,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岗位需要,处长的岗位很多,不同岗位的处长职责大相径庭,现在工作压力大,知识更新快,老传统老办法很快就落伍,因此作为科技处长更需要更新知识充电加油,我工作几十年大多数时间在科技处,经历了几任处长,感觉8、90年代的处长相对比较胜任,后面的处长相对就要弱化了,我经历的两任老处长是老大学生,西北农学院的本科生,在那个年代算是高级知识分子了,名牌农业大学毕业,长期从事农业教育和科研管理工作,相对而言配备给科教处的处长就需要业务能力、知识结构、学历学识都是比较高的,而且他们对于当时的农业中专学校和农业职业教育都是实践者亲历者,都是这些学校的教师出身或者参与过学校的管理工作,当时的厅领导在配备处长时就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他们两位处长在科教处的任职时间都比较长,其中李文华处长从1987年到1994年,加上之前他在科教处任职时间有20多年了,后面的处长就比较短的任期了,1、2年的,3、4年的,一般不会超过5年,这样的任期当然是普遍的做法,由于职务晋升、调动工作、岗位轮换制度等等,一般都是3年左右就要换岗位,这是反腐败的需要,一个岗位干久了就可能形成自己的圈子,就有可能造成利益输送,所以几十年来一直都在施行处长频繁调岗的做法,但是这给工作带来一些问题,处长对于新岗位适应期就要1、2年,3年比较熟悉了,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思路和做法了又要调整岗位到其他处室担任新处长了,他也就难以形成自己的东西,也就不会有一些深入的长远的考虑,都是短平快的方式方法,眼前的见效快的比较符合处长的胃口,老大难的长远的问题就少有触及,后面的我经历的处长们的配备都少考虑少衡量,年龄、知识结构、学识水平、工作经历都不考虑与岗位的适配性,只是简单的权利分配、岗位分配,到任后这些处长只是完成照本宣科、上传下达的任务,传达室是作用,根本没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路数,责任心上进心都严重不足,因为他们都知道自己干不长,那些长远的项目都是为他人做嫁衣,厅主要领导在配备处长时所考虑的并不是怎么开创科教工作的新局面创新业绩,而是是不是听话、听从自己的安排,所以这些科教处长基本是听命于上面,基本没有自己的思路、思考和办法,就这样把新疆的农业科教工作搞成了现在的样子,科教与生产的两张皮问题日益突出,科教管理的宏观方面没有顶层设计,没有正确的预判、没有接地气的计划,只有人云亦云,只有不成系统、不成体系的片言只语,微观方面与生产不结合,解决不了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姥姥不疼爷爷不爱,不受欢迎,只能是水土不服,风马牛不相及,留下一地鸡毛,这样的科技处长能有自己的科技工作的主张吗,有自己的方式方法吗,基本没有,方方面面的原因都有,科技处长的经历不足、任职时间短、学养不够是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其他体制机制方面的因素是系统性体系性的,科技处长也免不了,加在一起早就了现在的状况,农业职业教育的阵地基本丧失了,仅剩下的农广校也是业务萎缩每况愈下,农业科技研究乏善可陈,养着一大波人,不下蛋的鸡,可有可无,试验示范推广也是大同小异的样子,人数很多,但是效率很低,都是鸡肋般的存在,我们的农科教始终没有结合起来,科技处长始终都不是科教工作的明白人、掌门人、探索者、实践者,大多数时间和事件中科教处长都一个游离者、旁观者、传声筒,他们自己都没有东西当然也不会去提供好的思路、理念、方式、方法从而影响上级、上级领导、所属科教单位、周边环境,只能随波逐流、只能涂鸦学舌,只能照葫芦画瓢、照猫画虎,科教处长尚且如此,哪里还有创新、哪里还有新东西,科教处长就是科技的策源地就是新思维新观念新装备新模式新技术的来源,不能提供这些的科技处长能说是称职的领导吗,看看这几十年与农业科技教育相关的单位的领导的配置可谓是一波不如一波,素质一批差似一批,不知道该将这个帐记录在谁的帐下,工作上不去,损失的是科技事业,是我们布局了几十年的科技争先计划的落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巨大损失。记得很早以前一位主要负责人曾经说,处长不能在一个岗位干太长了,一个好的处长应该在多个岗位锻炼,有多方面的经历,这样才能更好成长,也能更好干好本质工作,那么如何处理好精益求精的专家性领导要求与面广事多的多面手领导要求之间的关系,这位负责人所说的处长成长之路应该有合理性,但是现在普遍的问题是一个岗位的时间平均不到3年已经造成了巨大的后患,有条件的话当然多个岗位锻炼一定是有益于处长工作和发展,但是没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要把本职工作现实工作干好,没有这个前提条件,那就是不切实际的拔苗助长了,其实大部分的处长还是要在本职岗位上不断摸索出好的经验和方法,深耕细倔出来一些自己收益日常的好做法,这样再用于新的岗位才有好的效果,仅仅是为了年轻化仅仅是为了防止腐败而经历的处长岗位多,只能是贪多嚼不烂,吃了一肚子夹生饭消化不良,成不了自己的东西反过来还是不利于成长和培养。
前一篇:匪夷所思九八三小院高墙@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