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九六五农产品供给@365
(2024-10-28 22:18:19)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0月28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 3-14。
一
前一段时间到南疆一个县市的牛羊屠宰场参观,一天要屠宰100多头牛、2000只羊,屠宰的设备都是现代化、机械化,批发家出厂价一公斤牛肉40元,而屠宰一头牛的牛皮加上下水一整套也就几十元钱,而且为那些下水和牛皮收货方提供处理现场,我感觉价格有些过低了,介绍情况的场负责人说现在整个市场不景气,就是这个价格,我说现在杂碎的市面价格也不便宜,一个羊头80元了零售价,一张牛皮加工出来远不止这个钱,一个牛的下水到饮食市场上不知要翻几倍的价格了,不要说多了,一碗牛杂20元是要的,卤牛肚一公斤上100元,所以听到厂家下货的价格太有些离谱,我询问批发牛肉时是否区分牛肉等级,是否差别对待不同部位的牛肉和公母牛肉,负责人说现在不区分,但是已经准备开始区分不同施行差异化价格,经常看山东各地的大集餐饮短视频,一份其他的菜品都很便宜,荤菜几元钱就搞定,可是羊杂、牛杂就20元一份,人们喜欢吃羊杂、牛杂,价格就是高,昨天夫人说螺丝椒14元一公斤,不过白菜降低到一元多了,萝卜土豆也都回归到常规价格了,不像前期那么高,下午我散步回来在清真寺门前碰见一辆架子车上装满一箱一箱的木讷格葡萄,5公斤一箱,20元,价格算下来4元,这是我买过的最便宜的木讷格葡萄了,于是拿了一箱,送回到家后又回过头来买了一箱,因为到母亲家去正好给她送过去,这两天市面上的苹果多了起来,应该是阿克苏的苹果上市了,基本都是5元的价格,质量很不错,夫人前几天买了3公斤,味道和品相都上乘,看来新疆地产的老三样蔬菜和水果价格还是比较低,而来自内地的蔬菜品种价格就很高了,乌鲁木齐市和新疆的蔬菜供应依赖内地的局面依然如故,几十年的努力效果有限,近百万亩的大棚设施农业带给我们的除了大量的呆坏账和信访以及不愉快的记忆、经历之外,似乎看不到闪亮的地方,那些常常被带入其中观赏的大棚的成果在市场上表现不出来效果,政府和各方投入其中的大量项目、资金、政策都有多少成效,不用算也很清楚,因为几十年前困扰我们的问题还是没有丝毫的改变,全国一亿亩蔬菜,自治区每年200-400万亩蔬菜,应该满足市场需求,可是我们的蔬菜面积大多是一季生产,产出较低,冬季蔬菜供应依然主要靠从内地调进,除了老三样外冬季蔬菜占比80%依靠从内地进,长途贩运过来的价格还比我们大棚自产的低,我们这些年培育的大棚种植蔬菜产业在冬季可以有效生产的很少,基本的产能都体现在秋延晚春提早上,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调,另外就是牛羊肉供应一直没有很好解决,新疆本来就是全国的优质草原牧区,牛羊肉供应缺口越来越大,价格越来越高,这几年需要从附近省区调进牛羊肉满足本地需要,这是什么情况,自治区在畜牧业上比起种植业来说投入可是很大,不要说项目资金了,但说自治区为了发展畜牧业一直保留单设畜牧厅的建制,与农业厅同级别同等的机构,在资金和项目支持上一直都是偏向畜牧业,但是搞了这么多年结果并不理想,为什么,一定是方向性体制性机制性问题困扰,化了大量的资金都用到哪里去了,效益分析都是好的,合格的,可是经济效益竟然这么差,社会效益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些基层大建集中养殖区,本应极大促进了养殖业的发展,可是也有很多的政府主导的养殖区完成了社会职能政治需求之余经济效益就提不成了,自然也不会贡献饲养量,对于保证牛羊肉供应、平抑物价也就不会贡献力量,当然其中的原因也离不开方向性体制性机制性问题,现在从农产品供给的角度看有隐患和问题的就是冬季蔬菜和牛羊肉,我们前面的很多做法都没有解决问题,需要梳理和总结,政府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保证蔬菜和牛羊肉供应,政策和技术的着力点切入点在哪里,哪些是通过政府行政方式解决,那些通过市场方式解决,政府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如何有效结合起来发挥合力作用,这些又如何在顶层设计上、计划安排上体现出来,又如何落实到地县市各级政府和部门以及各个市场参与主体,这些在之前的做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等等,我的感觉总体上还是停留在个别领导的认知水平上,并没有系统地总结和体系化的改变,意识仍然是传统的,有点从头再来的意思,之前的学费交了也就白交了,新的人继续交,就这么一代又一代不停的重复同样的错误。一位网红说自己不配吃辣椒了,因为一公斤14元的价格让他望而却步,这样的价格打破了他的认知,这两天已经成了一个短视频的梗了,经常出现,农产品供应经常发生这样的奇观,价格起伏牵动人心,毕竟是一日三餐,一顿不吃都慌,前多少年的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时隔多少年后的今年胡汉三又回来了,小农经济的小舢板与大市场的对接就是这样的地动山摇、巨浪滔天,跟风似的种植经营模式当然是趋利行为的表现,据说今年大批农户种植工业西红柿收入不好,去年效益好一公斤2元的收购价,于是今年农民不听政府部门的劝导大量种植加工西红柿,加上风调雨顺,亩产创新高,由于外销市场不景气,加工场不收,价格2角钱都难卖出去,很多租地种植户赔钱,谷贱伤农的案例年年都有,只是发生在不同的作物品类、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农户,所以不必大惊小怪,网红们的那套说辞大有玩笑之意,不可太当真了。
后一篇:匪夷所思九六六斯文@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