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九六二就问责这一项了@365

(2024-10-26 23:48:49)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10月26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晴 3-14。

一个县局的负责人打电话,想找熟人帮忙把他们县的样品检测往前面提一下,早一点出结果,检测样品的费用已经支付了70%,剩下费用的也可以商量先支付,我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可是怎么会让县局领导这么上头,原来最近被上面的领导对各地样品检测结果迟迟出不来很不满意,对几个后进地区批评的不轻,地区部门的,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因为此被上一级通报了落后的表现,而都把县样品检测排名当成了大事,落后的县和地区受到了上面的约谈,自然就要抓整改,就把责任都落实到他们这里,层层落实,层层传导压力,而作为最后的责任落实层级县有关部门全部都得接着,谁说什么都得听,谁批评都要接受,任何的解释都被视为态度不好,任何的辩解都被视作对抗上级,因为现在不要解释,只要解决,实际上情况是清楚的,之所以样品检测数据出不来是因为检测机构拿不到检测的经费,经费在县市一级拿不出来,不能及时支付,那么结果也就得不到,这个经费县市的相关业务部门是无力支付的,任何的经费都是县主要领导和财政部门研究同意才可以支付,往往很多项目经费都是不能及时解决的,都会无限推迟,那么需要支付项目经费才能了结的项目也就无限往后延期,相关业务部门只能不断向县领导报告,没有其他的办法,他们不掌握经费,明面上是项目管理的问题,根子在经费,在县政府,在领导,在财政,耽误的责任在于他们,可是通报往往是按照这个项目的管理部门来追究的,这个项目经费由各地自行解决,各县当然没有积极性,县市财政本身就困难,等着借米下锅的事项一大堆,哪里找这样的经费呢,连上级拨下来的经费都是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项目经费经常被挪用,使得项目无法正常进行,让自筹资金更是雪上加霜,可想而知,这个项目各县相关业务部门局把样品上半年就送到指定的检测机构,可是经费就没有着落,各检测机构也就等着了,钱到位再检测,谁家的钱到了给谁家检测,大部分的县市都是最近了才在不断催促的压力下交了钱,检测也才开展起来,比较紧了,都集中在一起一时半会儿都出不了结果,也就是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国家和自治区对这项工作紧盯不放,不停提出年底前完成任务进度要求,那些落在后面的县市自然就成为了点名批评和通报的对象,这项工作和项目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大部分的项目都会变成这样的局面,所以有典型意义,正常的项目在施行之前的方案中就应该明确各个环节,就要将经费来源和管理责任明确到各个方面和各个具体的人,每个人都要有相应的责权利,经费作为项目的重要支撑必须明确来源和保证措施,可是往往在经费问题上最容易出现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县级财政困难,把上级各种途径的项目经费都统一交由财政部门管理,他们可以比较随意进行挪用用于县其他更为急需使用经费的地方,致使大量项目不能及时得到经费,也就是项目管理的正常管道只负责项目的施工管理等,唯独对项目经费没有权力支配,也就无权根据项目的进度和要求拨付经费给乙方,县上的有些领导美其名曰是加强项目经费管理监督,让干部少犯错误,实质上是掩盖挪用资金的行为,将挪用经费弥补县财政不足,解决负债,以及其它主要事项的支出,这就造成一种局面,项目管理部门不能按照项目的方案正常组织实施,也就不能保证项目的进度和质量数量的完成,实际上是严重干扰了项目的正常秩序,导致大量的项目半途而废、达不到方案要求、无法正常交付、欠账严重、无法验收交付使用,县业务主管部门对这种情况无能为力,还要接受上级的检查和督促,还不能、不便于向上级和有关部门反应这些情况,大都报喜不报忧,甚至一起隐瞒事实真相,毕竟要在县领导下工作,要维护本县本地区的声誉和利益,不可能直接将县项目的这些负面情况及时反应上报,这给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造成监管上的难度加大,形成了类似猫与老鼠的关系,上级拨付下去的项目经费到了县一级就成了牙膏一样,挤一挤就出来一点,不计挤也就糊弄过去了,所谓的各种业务部门的监管都是一种摆设,因为县财政的困难路人皆知,县乡两级大量的支出无力自行解决,上级的项目资金是为数不多的可以看到的资金来源,除此之外还有其它的解决途径吗,所以我经常想,换位思考后对县市基层的一些做法就理解了,挪用资金不对,不挪用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呢,比项目更急迫的事项一件比一件要命,为官一任总不能被尿憋死吧。我们的卷体现出来的负面情绪对应的不是正常的竞争领域的激烈程度,而是明知无效和问题所在而置之不理确不断加码问责和管理监督,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推卸责任成为了官场的生存能力决定因素,谁可以把责任从自己身上推调,让责任远离自己,谁就是优胜者,谁就是获得胜利的一方,就可以得到利益,不要被责任追身是现在官场人的共识和努力的目的,至于问题的解决、事业的发展都要让位于此,一切和责任相关的都要趋利避害,一切不利于被问责的都不能碰,那么怠政和躺平也就变成了普遍和常态,没有人正视问题,更没有人愿意从根本上对待问题,什么都应承下来,能不能做怎么做没人认真考虑,考虑也不管用,没人听没人问没人关心,尽量退出去交给他人就是了,布置下去就是了,至于行不行管不了也不去管,接下来就问责这一项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