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九五三我们又从何谈起@365
(2024-10-22 22:18:33)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0月22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晴
3-13。
一
那么道理和标准因人而异,历史也就只能随心而异了,如果俘获了一个人的观点,那么也就俘获了这个人的一切,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内心的标准和认知的能力,那么也就失去了客观和真实的基础,我们的大部分人在大部分的时候处于这样的游离状态,一旦有了偏好和利益的引力作用,什么都可以不作数,只有浮标没有定海神针,只有移动卫星没有定点卫星,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实际是对照现实的态度,这样的游戏和潜台词用不着高深炫目的谋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回光返照曾经的过往,掩人耳目,翻开旧账涂鸦辩护,贼喊捉贼,还有不少人为自己心目的世界唱挽歌,不惜扭曲事实、编织历史,不惜罔顾现实、数典忘祖,不惜指鹿为马、指桑骂槐,不惜招致跳梁骂名、遗臭周边,看来可以改变的还是少数,大部分的人是不会改变的,尽管历史和现实的教训摆在面前,事实的力量还不足以让一个人真正的反省,观点和立场一旦形成成型是不会轻易变的,很多曾经的风光者还是要沉浸于那个时代的荣耀和光环,还是要维护那个时代的气派和时尚,还是希望在那里得到自己的平衡,记得30年前一位大老粗专业军人的机关党委书记评价一位他的同龄的同事时说,这人不行,不是他能力不行,是这人的品行不行,看着我的困惑的面孔,他说一个人可以在不同的世道里有不同的表现,但是一个人的品行不好在哪个世道都不行,这位比我的父亲都年长的老干部现在去世多年了,我都快忘记他的姓名了,可是他的这几句话让我时常想起来,体会其中的道理和味道,对照又增加的阅历和事实、人等,力图品味出几何新意,人类还是要有一些相对固定不变的东西,客观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这样才有对照,这样才可以共识,都是运动的都是变化的,我们还有什么公约数呢,对人对事对世界可以各抒己见,但是求同存异的基础是我们起码的对于事实的尊重,是我们对于基本道理的遵从,如果没有这些,我们又从何谈起。聪明人,现实中这是对一个人很褒奖的说法了,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与智慧能干相关的东西了,如果被赋予这样的名声代表了基本搞定的意思,没有拒绝的理由,大部分场景下基本拿下的结果十拿九稳,在我的理解聪明人都具有善变的特征,所谓聪明人当然是适应形势快的人,是趋利避害最成功的人,是吃亏少沾光多的那一类人,在这样的变幻莫测的大千世界,没有察言观色的能力不会被冠以聪明人,没有见风使舵的能力也自然戴不上这样的帽子,没有根据目的对象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话语体系、不同的应对系统恐怕难以被视为现实世界里面的聪明人,聪明人绝不会立于危墙之下,一定是识时务的俊杰,绝不会在领导面前悖逆、犯上、抗辩,一定是顺心顺神的心腹,聪明人不会站在凄风冷雨中坚守,一定找到合适的借口避开了风口,聪明人不会吃哑巴亏、吃闭门羹,一定事先离开了这趟浑水,我知道我做不了聪明人,总是赖得为这些聪明下功夫,哪里有成为聪明人的机会。
前一篇:匪夷所思九五二这如何说@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