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九四三听的人瞌睡@365
(2024-10-18 21:56:36)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0月18日 星期五,乌鲁木齐 中雨
10-17。
一
讲课不是个小事,要讲好可谓难事一桩,我一直都对于上课者有些敬畏,孩提时代很信奉老师的威严,向来都是一个好学生,上课听讲很专注,目不转睛,对于老师的每个动作每一句话都能认真听认真看,怀疑老师万万不可,这种感觉持续到大学,对大学老师的极度失望大概是打开这个缺口的主要
诱因,大学老师的讲课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很多大学老师自身的修养学养可能很深,但是讲课技巧不敢苟同,乱的一塌糊涂,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主次没有重点,方言流行、随意发挥,与中学小学很不一样,后来渐渐适应一段时间了,对于老师的那种崇拜也就随之而丧失,后来参加工作很长时间都与学校和教育打交道,对于老师有了一个职业的理解,现在而言才开始注重对于教师资格的全面的标准化要求,也即是一个有相应知识的人获得学历证明的同时要有从事教师所必要的传授知识的能力和技能、道德、素养,这样的人获得教师资格才可以从事教师职业,而我们国家在过去相当时间内知识分子相当缺乏,仅仅从知识角度考量就满足不了需要,所以教师资格也就很低的要求和门槛,高中学历教初中,初中教小学,大学本科毕业就留校当本科生的教师,一两年后就上讲台,到中专学校直接就是老师了,而且招不到,还的抢,所以大量的毕业生没有经过筛选就当教师了,有不少就没有交流的能力,表达水平很低,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传播给学生可想而知效果不会好,我当时接触到的农业中等职业学校里面充斥了很多这样的专业教师,在教案评比、听课活动、学生评价中都感觉教师的授课能力对于教师而言比知识学历更重要,在平时的学习交流中也能感受到这种差别所带来的效果的巨大差别,一个广义的好的讲课者一定要是一个好的语言表达者,善于根据听课的听众安排自己的材料、选择语言表达的方式、采取相应的多种互动交流的形态达到目的,而对于现在普遍的大课堂的大讲座,进行一个好的讲座就要求更高了,要有新意,不能一个课件讲几年,一个课件走天下,以不变应万变的课件必定走不远,一门课的教案都不允许几年一贯制,必须要吸收新的东西,不断改变方式和方法,那么一个讲座就更要解决关切的实际问题了,不同的受众就要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表达,要贴近听众,各种的场合下同一个题目和主题被关注点是不一样的,接受程度不一样,知识水平不一样,所以要根据他们的各种情况安排讲座,主要群体是什么,以他们为主要对象,同时照顾少数,不能过于个性化而要普世性,很多讲授者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突出自己的见解,这有时候会造成对立情绪,反而效果不好,要掌控场面,随时调整自己的内容材料和方式,以适应现场的情况变化,照本宣科是最坏效果的宣讲了,上面下面都是应付的态度,整个环境氛围十分难堪,也都十分压抑,看到各种情形和情绪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不能强化这种不利局面,通过一些技巧和手段调节气氛,我这样的本事也不太行,缺乏人家那么多的锻炼机会,不过基本的还是可以应对下来,如果有多的机会还是可以造就出来的,一般有自知之明,对于上讲台保持了敬畏之心,没有把握不敢去,接了这样任务就认真准备,绝不会发生上台忘词了、忘带稿子了,或者头一晚喝醉酒了,衣冠不整了,出洋相了,在我这里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低级错误,毕竟登台亮相的事不是小事,大庭广众之下要有起码的相互尊重,后来工作的各种的听课活动一般我都是一如既往地给予讲课者必要的敬重,来讲课不容易,讲课水平高也好低也罢都是师长,参加了就不能闹课,不能起哄,不能睡觉,不能无故来回走动影响他人,当然对于一些应付性的讲座也是深恶痛绝,有的水平很有限,甚至是错误的,但是绝不能当面让讲课者下不来台,有必要的话适当方式交流一下,一般都要从头到尾坚持到最后,不提前离场,有时也是万不得已离开时也要选择减少影响的时机,这样的时间很少,我知道讲课时有人离开对于讲课者是一个很不好的信号、比较糟糕的情况,哪个讲课者不希望自己的课万人空巷,掌声雷动,课堂上选择离开的人就是最大的反对者、反叛者,最不为讲课者待见,提前离开必须事先告知讲课人,而且要有充分的理由,所以不做这样的人,得罪主讲者是一,也让其他听课的人感觉不好,自由散漫、目中无人的帽子和印象就会很快戴上、很迅速就会留下。最近听了几次大讲堂,组织的还是很到位,参加的人很多,请的专家也都是一流水平,不过有些重复或者不对路,有的材料和题目重复地讲、重复地说,有限的时间不允许这样,再一个有的专家是某一领域的大学者教授,有比较深的造诣,但是不见得可以把我们想要的东西提供出来,准备的材料很多很充分,但是要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讲完就不行了,讲座和讲课还是不一样,就像一部电影和连续剧的区别一样,那是明显的差别,而教授和专家习惯于给学生上课的方式尽情铺排,往往就是虎头蛇尾,有头无尾,捡了芝麻丢了西瓜,重点内容不突出,要点不明显,成了资料的堆积,个人观点和工作的展示、回报,再一个就是题目的选择还是要照顾不同群体的需求,大量的材料都过时了,大家都基本知道了,还拿出来讲效果就打折扣,听的人没有什么兴趣,简单的说教和套话大话也是一些讲座的通病,听的人瞌睡。
前一篇:匪夷所思九四二有成就感@365
后一篇:匪夷所思九四四接到通知@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