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九二二那样的话什么也不是@365

(2024-10-10 21:44:51)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乌鲁木齐 晴 10-20。

为何前些年鼓励耕地流转,现在又要求谨慎,防止土地流转的指标化、简单化、资本化、非粮化,这与整个经济社会形势相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农业经营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生产用土地规模化程度的提高是一个必须坚持的趋势,总的发展趋势在长期来看没有疑问,可是这个趋势的进程中不是一条线的进行的,大体上是需要看整个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它们二者基本是同向的关系、相向而行的关系,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比较快、比较顺利的时候时期,农业现代化的需求和步子就会更旺一些、更快一些,相反经济社会发展迟滞和停顿、下行的时候时期,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和步伐就会少一些、慢一些,而对于耕地的流转的呼声和需求都会相应的变化,所以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与土地流转的强度和速率紧密相连,前些年农村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去了,60、38队伍作为种地主力已经不能承担农业发展现代化的任务,满足不了人们对于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政府当然需要想办法破解这个课题,在土地资源强约束前提下外延方式无法进行只能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农业生产的途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规模效益是主攻方向,土地流转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各级政府抓农业工作的一个亮点,采取各种鼓励政策和措施推进这项工作,在基层乡镇大干快上也是比比皆是,出现指标化、简单化、资本化的现象和问题在所难免,在经济上行过程中一胖遮百丑,所有各种各样的这些措施都被视为正确的合法的、合理的、合情的,现在面临的形势发生了变化,经济下滑压力持续,大量农民工返乡寻求生计,耕地成为他们最后得到生活保障,土地成为了香饽饽,成为了农民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样的压力从政治社会层级传递到农业农村,再传递到耕地,为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了稳住经济社会基本面,为了农民的生计和保障,就形成了现在的这样的对于土地流转的政策导向,对于农村农业生产用土地流转由鼓励到谨慎的转变是顺应了形势发展的具体实际而采取的措施,政策本身是有时效性的,这次的土地流转政策的转变恰恰体现了政策的与时俱进,形势变了政策就要及时跟进做相应的调整,将来经济社会发展了、形势改变了再调整土地流转政策以适应将来的形势和情况,通过对这些年土地政策的变化历程的研究分析,可以感受到一个非常显著的特征,就是在土地问题上国家在政策上一直采取了大稳定小调整的主线和原则,体现了治国理政的成熟和智慧,自从创造性的提出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村农业生产用地的基本土地政策制度以来,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国家领导人的变化而做大的调整变化,保持了政策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比较符合实际,比较适合国情,比较得到农民的拥护,比较满足了人们的意愿,比较合乎了农民的心愿,总结这里成功的土地政策制度的要素,最核心的是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和遵循了农民自愿原则,如果没有几十年来农村土地政策的长期稳定和对于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的极大尊重和保护,那么不知有多少的其他社会利益集团和资本势力卷入其中剥夺农民这个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将农民手中的耕地权益转变成各种的资本工具和手段,而大量的失地农民成为社会动荡的一个风险因素,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威胁社会发展进步,过去我们避免了这样的局面的发生,将来也要坚持这样的原则,对于耕地采取大稳定小调整的策略,让这一块成为社会的稳定器、定海神针,土地流转的步伐宁慢勿快,可以不动,可以回头,切不可跑的太快,走的太急,对于社会资本和集团进入农业领域特别是进入农村农业生产用土地流转领域应该采取极端保守的态度、宜适用采取谨慎和禁止的政策、法律、制度安排,可以设想这样的场景,城市的发展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巅峰,为人们提供了创新和憧憬未来的前线,是年轻人和冒险家的乐园,这里聚集了大量的社会的精英和最先进的力量和资源,而农村则为社会提供了一个后花园,那些还没有准备好的人,那些适合慢节奏的人,那些创业创新间歇需要休养生息的人,可以到这里避避风,避避险,在这里也有生存发展的另一种方式,至少在这里还可以保留一个人起码的尊严和基本的生活的权利,有这么一个可以让人生喘口气的地方、歇歇脚的地方,有些像双城记那样,为我们提供了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选择。今年的大宗农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很多人担心农村土地流转价格要大幅下降,本来农业生产用土地的租金与农业收成直接相关,小麦玉米的价格几年来最低,一些经济作物卖难,当然就会拉低土地的价格,大宗农产品价格不会大幅上升,小规模种植户不可能靠农业致富,这样的情况下农用土地的价格高企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的存在,不可能长期下去,必然回归理性、回归常态,如果一些人指望靠这几亩地的租金过上小康生活,甚至像城市发展拆迁户一样发家致富,那就是白日做梦,一些人呼吁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更有一些人要让农民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不知从何而来实现,至少眼下和可以看到的将来的大多数农民都做不到,一个有几百亩上千亩耕地的小农场主也许可以成为一个靠农业过上小康生活以上水平的人或者家庭,现在有几户这样的农民,绝大部分的农民都不是专职的农业生产者了,他们都是兼业农民,经营的那几亩地、那几只羊、几头牛、几十只鸡,他们的所谓农业生产只是他们的工作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的收入来源构成的一部分,还不是主要部分,所以不要用一些逻辑混乱的东西套用在眼下的农业农村工作的实际上面,那样的话什么也不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