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八九三还是很有魅力@365

(2024-09-23 21:50:45)
标签:

365

文化

杂谈

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 10-20。

丰产丰收,增产增收,相关但不一定相等,几个人又不约而同地聊到农产品的价格,其中一位谈及现在农产品的价格低迷的幅度比较大,有些同比降幅超过3成,很多都回到17年的水平,原因很多,其中农产品供给增幅惊人,特别是单产大幅增加,打破了供需平衡,这些年国产大宗农产品的总量相对比较稳定,虽然连年丰收,但是增产幅度有限,这个方面对于供需平衡的影响幅度有限,如果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分析,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比如小麦、水稻和棉花,价格也有所下降,不过有目标价格和补贴,下降幅度有限,但是像玉米这样的作物品种又有别于一般的口粮作物,它兼具饲料和工业原料的属性,与肉类消费密切相关,因此需求不旺还是主因,消费降级远超一般人的认识,消费降级加上进口增加使得肉价的大幅下降造成饲料需求下降,引致需求的降低积压了大量的玉米存货,流动性变差,玉米价格降幅就明显大于其他大宗作物,也就顺理成章,这样的周期性波动隔几年来一次,农业产品的市场波动性并不像其他工业产品那么大,特别是口粮之类的大宗农产品是国家保证供给的战略性物资和品种,面对市场波动风险时会根据情况动用政策、经济、政治的工具箱减轻波动的幅度,这是农业的特殊重要性决定的,民以食为天决定的,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就是不完全竞争性市场机制的价格硬着陆问题,农产品价格不平滑的锯齿状周期性波动,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的相互作用下农产品的相互挤压效应,比如农民不愿意种植小麦等粮食作物,更愿意种植玉米、打瓜、食葵等经济作物,政府的粮食安全的要求与农民增收的诉求之间难以平衡,既有政府的行政干预又有市场机制的作用,让有限耕地在不同作物的分配的机制的呈现了复杂性,基层组织在这个复杂局面里充当了一个两难的角色,动用了一些非制度化手段来平衡截然不同方向诉求和运行机制,用水权、用地权的操作层面的技术处理协调种粮和种经济作物之间的矛盾,用集体地种粮食,承包费低于农民的承包地,农民的承包地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承包费普遍高于集体地2倍,这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是政府的任务和目标,用集体地保障种粮食面积和粮食安全,也是政府的任务,也就是集体地是政府的行政机制导致租金下降,农民承包地是市场机制形成租金价格,比如农民耕地流转的市场化机制和国有耕地的行政干预形成机制并存,对于农产品的保障供给期间的价格扭曲和风险,国有耕地的租赁承包具有政府行政性质,需要执行的任务往往带有农产品供给之外的属性,安置贫困人员、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员,屯垦戍边任务,租赁给大型企业公司获得较高的稳定收益分配给低收入群体实现扶贫效益,国有农场耕地属性为国有土地,不能实行农民承包经营体制,社会化方向改制后与农民联产承包责任机制的矛盾,这些都将耕地租金形成机制复杂化,也将扭曲农产品价格,为农产品有效供需带来风险,比如各种市场主体都在抢夺农业生产资料资源,各个作物品种之间相互抢夺农业资源和资料,这种相互的挤压竞争关系与半市场半行政干预的产品供给机制之间不是很和谐,每个个体、每个生产周期都处于无序竞争的地位与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的政府目标之间难以调和,或者说对于每个竞争个体而言,他们已经不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个体,而是需要在市场实现价值交易,而农产品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因为政府干预而无法公平正义地实现价值交换,农产品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市场,政府目标与市场目标不一致,政府所要的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是较稳定的价格和较为充足的供应,由于农业资源的稀缺性十分凸显而让行政干预农业各领域各环节成为保障实现这一目标的最直接最有效最可靠的方式,市场失灵在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尤其明显,而小农经济的现实又让这种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并存,政府干预的过程中大量的失败的案例让情况更加复杂,基层政府号召种什么养什么农民反而不种什么不养什么,各地号召农民种小麦水稻,农民不愿种,各地政府号召农民养牛养鸡,肉价跌的很低,基层政府不提倡农民种什么农民反而更感兴趣种什么,西甜瓜、中药材、番茄等小众化农产品,市场风险大,各地政府不提倡,农民喜欢种,这种典型的逆向思维方式是竞争性市场的普遍做法,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直接结果。国有大银行专门为农业提供专项金融服务的行为比较少见,在相当长时间内金融的重点领域和方向都是工商企业,趋利本性决定了金融资本的取向,农业部门和行业都是借助政府的政策支持才可以获得一点有限的服务,农业行业的主体想从银行那里获得贷款和金融服务都是奢望,需要做大量的解释工作,因为比农业赚钱的行当太多了,僧多肉少的 局面延续了几十年,直到现在,银行利率一降再降,房地产等行业进入寒冬,于是农业开始进入到银行家们的视野,当然主要还是农业的一些特殊性所具备的吸引力,比如政府对于农业项目的支持态度,政府对于乡村振兴的支持,政府对于扶贫事务的支持,这些优惠政策背书下的农业产业与现在的普遍较低的利润率的其他完全竞争性行业相比一些优势开始浮现,被一些银行金融业抓住开始了潜能挖掘,当然这里面的风险也是很大的,银行业最看中的是农业的政府背景,这一点在经济下滑的过程中还是很有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