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八七一效果就打折扣@365
(2024-09-11 19:16:04)
标签:
365文化杂谈 |
2024年9月11日 星期三,乌鲁木齐 晴有时多云 14-27。
一
培训是很普遍很普通的工作,更是很专业很精细的事项,做好不简单不容易,我组织过很多的培训,也参加过一些培训,有一些感触,培训是领导和上级抓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当搭好班子、组织框架、选配好人员之后,就需要根据情况系统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适应不断调整和变化的工作实际,培训是整体的体系化的制度化的有针对性的提高干部能力素质的手段和方式,因此势在必行,定期不定期地根据形势发展及时针对工作实际需求进行系统培训是领导的明智的干部建设的重要抓手,解放大西南的准备工作邓小平的一项重要而明智的做法就是成立西南工作服务团,从上海、南京等全国各地招募大中专学生2万多人,对他们进行系统的培训、动员,最终这支队伍为大西南解放和建设立下汗马功劳,实践证明了最初的干部方针的正确性,具有战略性质和长远意义,而不断的培训是保持队伍素质和能力以适应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的主要手段,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让干部不断适应了复杂多变而艰难的工作实践需要,在大西南解放开发建设的重大胜利和辉煌业绩中卓越、富有成效的服务团的自身培训和对社会各届的宣传培训是令人眼睛一亮的重要经验做法,试验示范、解刨麻雀、以点带面、推广应用,抓群众工作的好办法就是需要用层层培训的方式进行开创性的工作,启蒙性的工作,让群众参与到建设和管理中来,就需要一个觉醒的过程了解的过程,更需要不断熟悉和操作的过程,这都离不开反复的教育和培训,因此培训是启迪民智、开创新局面、推广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新模式的重要途径,新疆农业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技术设施和装备的现代化过程,就不断伴随着各种形式多样的培训,比如棉花技术从以矮密早为核心的第一代集成技术革命,到以膜下滴灌为核心的第二代技术设备集成技术革命,再到以机械化收获高标准农田建设为核心的第三代设备设施技术集成革命,我们全疆上下都为此相应进行大量的农业人才培养,11所农业中专学校,100所地、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0所乡村田间学校,500个乡镇农技推广中心,他们都是200万户农民和近2万农业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10万乡村基层干部培训的主力专业机构组织,政府每年投入财政项目资金专门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和技术能力、管理经营能力,新疆棉花种植水平日益提高、现代化发展率创佳绩,都离不开大量的高质量的农业技术培训,近十年开展的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各级基层组织都进行的大量的培训工作,并将培训纳入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不断深入进行,培训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夜校、升旗仪式,视频方式的、田间地头的,课堂集中学习的、外出参观考察的,请来教授培训的、农民自己以身说法的,党员的、干部的、农民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产业的、思想教育的,安全生产的、抗震救灾的,遵纪守法的、文化娱乐的,系统和成体系的常态化培训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被广泛采用并不断发扬光大,培训的功用越来越明显,作用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培训的条件也越来越好,培训机构、场地、设施设备,专业的培训师资和管理、服务人员,培训的经费保证更坚实,但是现实培训中也有一些困难问题和倾向,比如认识问题,组织这参与者都有不重视培训的问题,认为培训是软任务,办不办办的好坏影响不大,参加者觉得培训可有可无,不参加不影响工作,这要通过制度化解决,对组织举办培训和参加者的要求都用制度明确起来,比如积极性的问题,基层的情况千差万别,很多培训不愿意参加,农民和基层人员积极性比较低,没有好处不参加,看不到效益不参加,因此组织基层的培训动员工作很必要,多宣传动员群众,灵活多样的方式,不拘一格,不要限于各种条条框框,比如针对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十分关键也十分要害,很多培训缺乏针对性,教材过时内容守旧没有先进性,不符合实际情况,一个讲稿用遍各地,多是理论概念、多是大话套话、多是老套路老思路老办法,给干部给群众给专家都是一个讲法一个调子,这需要从教材讲稿教师等各方面下功夫解决,比如效果不佳的问题,培训的效果本来就是不好评价评判的,标准不同,不过一些实效性很强的培训则需要进行实操性的培训,需要立竿见影的效果,这应该有目标有标准地评判,让受训者会操作有提高,比如师资问题,让一些素质能力弱的人员讲课是很多培训的通病,讲课质量不高,受众不接受,备课不充分,内容不新颖,没有可操作性,可用性不强,所以培训的师资需要特别策划,建立一只高效的师资队伍。培训的事务的职业性、专业化是为了适应制度化的需要,体制内负责培训、牵涉培训的机构比较多样多元,组织部门、科教部门、培训中心等是专门负责培训的机构和组织,他们是统筹协调部门和具体执行部门,承担了体制内主要的培训任务,而各个部门和单位为了工作安排往往也举办一些专题性质的培训,采用以训代会的方式进行工作部署和动员培训结合的办法,往往带有明显的临时性质,内容和形式都比较随意,委托给一些社会服务机构,而发起者和组织者也都不是专门的培训从业人员,都是兼职为主,因此也都是一事一办,设施设备也都由委托的机构提供,基本都是公共性质培训的常规性质,对于专业性培训和实训性质、操作性质的培训要求就很难满足,专业化得不到满足,效果就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