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八七零这可是不得了@365

(2024-09-10 22:54:33)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晴 14-27。

因为被点名了,于是开始了铺天盖地的铺排,半个月的时间竟然出了不下10期的信息刊物,今天被一股脑送来参阅,显示成绩,昭告天下,很多的信息都是有时效性的,过了也就没有什么价值,这要的就是一个态度端正,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至少看上去动起来了,用不用的另说,关键是要让主要负责人感动,为领导的愤怒的情绪踩刹车,抓紧止血,挽回损失,扭转不利局面,如果错误是这样纠正的,除了矫枉过正之外,还有嫌疑为了整改而整改,弄个信息的样子是很简单的事,要达到目的可就不是这么简单了,一夜之间信息采集信息分析信息整理都建立起来了,谁信?这你敢出,我敢看,但我难以相信,现如今的世界不缺信息,缺的是有用的信息,搞出一堆材料容易,搞出有价值的材料困难,如果仅仅是为了取悦领导而办理这么一项业务,那么可以休矣,顶着官方的帽子,干的业余冒牌的低质量的活儿,劳民伤财,制造垃圾,浪费时间,耗费精力,误导舆论,扰乱信息,现在很流行整改,动辄被要求限期整改,算是立功赎罪的机会,信誓旦旦之后行动快的惊人,让人不免怀疑整改的质量和真假,显然大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其实需要整改的事项和问题大都是长期以来不好解决的疑难杂症,岂能像整改的那样立竿见影,那么短平快,那么稳准狠,那么的顺畅痛快,必然是需要一个痛苦而坚定的过程,不可能顺利和平稳,一蹴而就,如果是这样那么只能说明前期工作太差、太不靠谱了,这么简单易行的事都变成这样,除非事情本身就是儿戏,整改不是儿戏,需要对症下药,严肃认真,所以上级不要动辄一大堆整改的事项,实际上很多的工作失误和问题是工作必然的现象,属于正常的自我修正就可以解决的,无需外力的介入和指导,一些上级部门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把鸡毛蒜皮都纳入到整改清单,似乎很重视其实是将整改泛化,既干扰了下属的工作也没有突出重点,把整改当成了一般性工作的推动,也造成很多部门和单位假整改,看看一个单位发现的问题几十条上百条,需要整改的不应该超过10条,大部分可以作为内部完善的条目不必做每个问题台账、跟踪进度、情况上报、销账等全环节全要素这么大谱的要求,不然一个单位会因为整改而影响全年的重点工作,因为整改的重压之下,都会抽调大量的人员和资源用于这项事宜,并且会不胜其烦地应对上级的安排,满足上峰的要求,往往是过度整改、虚假整改同在,弄虚作假、形式主义同存,审计、巡视在一个年度同行,几个检查交叉于一个时期,要求之高、压力之大无以复加,什么都上升到政治高度,什么都要全力配合全力支持,车辆、人员、后勤保障等等本就捉襟见肘,再来这么多的检查巡视那就更是雪上加霜,那么这个单位的工作如何保证正常运转,精力如何保证用在主要工作上,所以巡视也好,检查也好,审计也好,应该尽可能地不要影响原单位的工作,后勤保障由派出单位解决,需要的配合应该克制、控制在最小范围和限度以内,特别是这些应该有重点,聚焦重点事重点岗位重点部门重点人,所以时间不宜太长,要有的放矢,多做功课,多做提前量,狭义的整改是有规范要求的,正因为如此所以要谨慎,整改事项要突出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一次检查巡视审计能够解决几个问题就不错了,不要指望一次检查就把问题解决了,工作的干出来的,不是检查出来的,不是巡视出来的,巡视检查最大的价值是检查出来问题,纯洁队伍,正本清源,可以帮助推动工作,但绝对不能替代工作,是国之重器不可轻易示人,也不可等闲视之、用之,现在减负的压力很大,需要把做事担当作为一切工作的导向,调整策略和做法,对于一些攻坚战的打法适当变化,留出足够的空间,让人们敢于工作,敢于担当,如果都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磨刀、用在整肃,那么就等于舍本求末了,我们不要陷于完美主义的误区,追求零概率、零容忍,想把事情作到完美,就必然损失效率和忽略现实情况,还可能适得其反,主观代替了客观,违背了客观的原则,实质是唯心主义,担心出问题、怕出问题、不准出问题,试想在这种形势下谁还干做事,谁还愿意干事,水至清则无鱼,首要的是干事,出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能形成不敢做事的氛围和环境,现在有这个风险,一些地方躺平现象严重,想着法避免被问责,没人想着把事做好,这可是不得了。一个同事说,还是太闲了,不然哪有那么多功夫搞材料、开大会、出差调研,真忙的话,是没有时间和精力搞这些事的,我们所作的这么多对于实际没有多大的帮助,真正要做的事不需要这么多的论证和讨论,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早已明确的,势在必行,所以我们作的过场不论多少对于事件本身没有太多的影响,更不具有决定性,真正的决策早已定了,直接的执行之外不存在那么多的事必要做,就像产品制造卖给用户,中间的绝大多数环节都是价值链,但是不是绝对的,而是分一杯羹的中间商,这样的环节越多,流通是时间越长,被赚取的差价越多,用户和制造商为此需要付出的成本和代价就会越高,我们的体制的科层消耗很大,中间的很多部分都是抵消或者无效的部分,应该彻底精简,实现扁平化管理构建,提高效率,不是失业那么简单,而是改变先行的治理模式,就像电商平台替代了所有中间商一样,不需要这么多的寄主存在人们也可以买到商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