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八零一我那一夜失眠了@365

(2024-07-25 22:36:40)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乌鲁木齐 晴有时多云 21-32。

这次到阿合奇去,相比第一次的感受没有了,那些带给我不一般的印象和情景几乎一点影子都找不到,多少有点沮丧,路是新路,以前砂石路为主现在精致的柏油路占据主力,过去沿山盘绕上去的那些垭口都回避了,直接洞穿而过,直接架起来走在半空中,那些戈壁荒原的苍莽,那些崎岖的悬崖的惊厥,那些变幻无穷惊险无比的观止,那些连绵粗犷都哪里去了,我怎么什么都没看见,都没有感觉到,都没有重温到,也就几年的时间,以前的那些需要两个小时才可以穿行的草原这次竟然没有什么感觉就过去了,我还没来得及再次浮现一下猎人笔记里面的褐色草原的景色和情节,比较一它们之间的异同,哈拉峻无垠的绿色草原哧溜一下就转过身,就变到了我的身后,就没有了,多年以前掀起红柳下面的四脚蛇四下逃散无影无踪的情景还来不及重现就没有机会了,我与同行的老刘小刘小杨讲我第一次走这条路很是奇怪地有一种感觉,竟然想起了莱蒙托夫的《英雄时代》的情节,竟然将见到的景观与他描述的北高加索联系起来,觉得似曾相似,已经陪了我们几天的司机是一个老驾驶员,经常跑这条线,他说现在只需要两个小时就可以跑完全程,三年前需要4个小时,六年前需要6个小时,10年前经常断路不通,如今很多线路都改道了,现在走的这条路才修好两年,少了很多的原来路上的景观,中午饭都不需要在路上吃了,一路上也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草原、森林、戈壁、荒漠,只能远远地瞭望,远景似的看,更没有过去惊险刺激,所以安全感增强了,体验感舒适了,游览的感觉就打折扣了,过了最高的山口下坡往县城的路全部到了老路的对面,同样是沿河,但不是在河谷而是在高处,总是俯视整个托什干河流,所见完全不像原来的路两边的风景,近在眼前触手可及的农田、灌木丛、滩涂、湿地都远在别处,遥望而已,水面也都是溪流般存在于宽阔的河滩中间,越来越像南疆的那些河床了,宽大的广域河面,细小的水流点缀其间,等待多年不遇的洪水的来临,只有这时才可以证明这么宽的河道的合理性,原来的平行的近处的水面的那种冲击感消失了,与这条国际河流巨大的流量没有匹配的印象和感觉,倒觉得有些尴尬,据介绍今年的流量还是比较大的,可不像大江大河该有的样子,与我之前所见的判若两河,如果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告诫人们不可以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那么也许我就是其的思想的见证者,只不过只有短短的两三年时间,竟有如此体验,有点过于夸张,是客观的理由还是我主观的差异,有待后面的考证,一位儿时的同伴也曾说,他几十年后再一次回到童年时的我们共同的家乡后面的那条河流,感觉阿拉沟河远不是他几岁时的那样汹涌澎湃,就像一条小溪,没有什么可怕的可敬的,不过是一条普通的小河流,这让他失望极了,很是伤心了一段时间,饭桌上他告诉我时的眼神儿现在我也都很清晰记得,他总结到阿拉沟河水本身也许并没有那么大的差异,应该是小孩子的视角与一个成人的视角的差异造成了体验和感受的大相径庭,我这次不是孩子和成人之间的年龄视角的差异,大概是两次心境不同对于变化后的景物带来的差别的放大效应,相由心生、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心随景移、景随心变,山川丘陵、江河湖海自有其运行轨道和浩然气象,每一个过客依着各自的心境和视角与其交互交流,产生自己的精神活动,见仁见智,不一而足,如果恰好可以重温,自然也是不同以往,那时的你和现在的你,人是同一个人,内容可不是同一个内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事事休,刻舟求剑,缘木求鱼,不过是自己的陈旧和迷恋传统的愿望,不过是自己的那么的一点点的迂腐罢了,要是这样的话,还是像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那样为好,做一个超人,就像对猿猴的超越一样,要对自己不断超越,不能停留在过去出不来,人就是伸展在动物和超人之间的一根绳子,人的伟大在于他是桥梁,而不是目标,是一种过渡,一种毁灭,因此我感觉自己有必要改变,没有必要沉溺于曾经的那些感受和体验,而要超越那些烟云般的过往,把重心下沉到眼前的现实,用现实中的实实在在填充自己,增加现实感,抛却虚无感,现在的一切就是最真实的一切,一切以现在的呈现和体验为准绳而不是其他,不需要曾经的那些东西再过来为现实蒙上一层薄纱,现实就是我们最坚实的存在,不可以让过去喧宾夺主,唯有现在才是骨干和主力,只有现在才是出发的起点,只有现在可以指引未来、指导方向,其他不过是补充,其他都是辅助和参考,其他大部分情况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尽管于我这有些残酷,但这是真理、是事实,我们需要克服自己人性中某些懦弱的方面。前一段时间到阿克苏出差,晚饭后去附近广场和市场转了一圈,千篇一律的商铺商品,同质化的城市建设,百无聊赖的街道,循规蹈矩的人流,已经多年都引不起我的什么好奇心的这些将我重又送回到冷酷无情的客房,无聊之余想起一位长期在本地工作的老同行,找到号码拨通了手机,那个熟悉的声音没有寒暄几句就告诉我,他已经退休了,手续还没办晚,正委托他人代理,自己就提前到内地,与儿子汇合了,可以听出来他正在有什么事做,我也就匆匆问了几句就挂了,前几年听他说过,已经在天津买了房子,根据孩子毕业就业情况布局退休生活,不过这么快没有料到,真的听到他的落脚的情况,当听到对方说有机会来天津挂断电话的那一刻,又一次更加清晰地感到这一点的时候,不会不觉地好像有一种类似绝望的情绪隐隐袭来,这些年少不了同事退休的消息,像这样让我有些破防的感觉还是第一次,彻底的要到职场之外了,这个世界的热闹的核心的那一部分与我渐行渐远,我越来越是一个纯粹的看客了,好久没有睡眠障碍的我那一夜失眠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