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么好的事儿一八三@365
(2024-07-25 22:34:48)
标签:
365读书文化 |
2024年7月18日 星期四 ,乌鲁木齐 晴有时多云
21-32。
一
读书这么好的事儿,竟然有这么多时间没有触及,我都不知道找谁算账,倒不是彻底放下了书本,而是的确顾不上她,为她留下的时间太有限了,5.1节回来后,上完班回家剩下的时间用于书的也多是看看书架,抚今追昔,过过眼瘾,具体地请出几本好书来细细品读,好像还没有理出个合适的头绪,偶尔心血来潮也翻出了一些放在桌面,也有时翻翻,似乎都被猛然松弛下来的氛围包围而有点不入心入脑了,放了一本书在办公室,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办公累了闲暇读一读,倒是有些读进去了,现在都读了几遍,每次读几篇十几页,每次都有一点新体会,对四书五经之类的国粹有了一个粗线条的概况性的粗浅认识,都是概略性的常识,对我而言常读常新,以前喜欢的那些具体篇目和字句经这么介绍,才知道这些文字后面的故事和传奇,我之前看到的不过是呈现的结果,那些不断演绎的进程竟然这么的曲折复杂,里面的是非功过面目又是如此多变,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朱自清的这样的普及性的教科书似的文字与他的散文有几分相像,少几分学究气,多几分清纯洁雅,轻松自然,活泼可爱,至于其中的科学性真实性我是负不了责,喜欢读只管读,其他一律不管,可见科教书普及性强,影响面大,对象我这样对国学之类都是没有鉴别力的初学者,读什么信什么,看什么就是什么,先入为主,一辈子改起来很难,纠正不知要到猴年马月,全国毒教材事件、新疆毒教材事件都是极其恶劣的影响,毒害了几代人,流毒肃清不简单,而人们对于这样的风险的认识却十分的浅显,缺乏必要的敏锐性,体制机制上都存在弊端和缺陷,总要到问题无可挽回的余地的程度,总要等到造成恶劣影响的时候才来认识、才来采取措施,就我们的机构设置和领导配置来说不应该发生如此低下的错误,可是理想与实操之间的差距足以让这样的情形延续下去等到大孔隙产生,新疆双塔式领导班子结构的一峰如何在另一峰的眼皮地下逍遥法外十几年,主要领导干什么去了,相关处室干什么去了,这里面恍然大悟者是哪些人,玩忽职守者是哪些人,没有见到该负责的人为此付出代价。今年春节之后,结束驻村两年已经进入倒计时,去年底前回去将带来一同驻村的几十本书都陆陆续续带回去,仅留下一本一直都放在那里没带回的王力的一本《诗词格律》,比较薄的一本书,讲的古诗词的常用方法,留下来偶尔翻看,新带来的也这一本,张铁生的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今年4月底前的半年多时间只看了这一本算得上大部头的书,这部书买的时间比较早了,很多年前买的,以前也翻过几次,但都没读下去,太长了,集中不了那么长时间、静不下来,这本经常被谈及和推荐的名家名著也就只能在我的书单挂了号,被眊过几次入了眼,却没有细细品鉴赏玩上心的机会,这次用半年与她单独会面相处,尽管时间有点垃圾,但也没得选,逼着自己往里面钻,斗室里面与她滚在一起,算是断断续续从头到尾仔仔细细地读了一遍,认认真真地把她给过了,人物关系有点乱,情节有些颠三倒四,据说他们这一批作家都受到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的影响,都迎合了当时读者喜欢意识流的趋势,不喜欢明白顺序地讲人讲事,据说是以增加艺术性,其实我不知怎么搞的就是不喜欢这样的风格,油画是写实的,不一样可以产生世界一流的作品和油画家,现实主义的世界文学大家不一样受人们爱戴,他们的作品同样伟大,广为流传,写意的文人画当然也有名品,《百年孤独》有人喜欢的不得了,有人吹嘘天下第一,但不一定是适合你的,所以意识流也好,现实主义也好,都可以写出好的作品,关键不是什么流,关键是人自己是不是真正用好了这个方法这个模式,适不适合你要讲的事要说说的人,仅从这一点而言,我的感觉《务虚笔记》的那些事和人如果用写实的方法不见得不如现在的这样式好,作者用的那样的扭曲时空的方式反倒让人感觉有些造作扭捏,把一些鲜活真实的生活片段装在一个人工的框架里面,人为地割裂了一些自然逻辑关系,情感纽带和性格典型完整性被任性地隔离了起来,让读者再去寻找去组装去完善,他设计的这些颠倒关系没有起到他期待的艺术性效果,倒是设置了人为的障碍,制造了阅读的难度,某种意义上说,他所要叙述的这些事和人都是历史真实的存在,是主要和绝大多数读者都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眼前的人和事,是才刚发生不久历历在目的故事和背景,再现他们无需再去全景式过度虚拟和幻化,这样只能弱化人物的形象,只能降低事务的真实性带来的震撼,当然我所以还能坚持读完这部作品,一则没得读,有时敷衍塞责也就这本书可供使用,二则当然还有的就是这部书的名气很大,不读就缺了一片代表性,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作者放入他设计的这些箱体里面的东西局部而言还是值得一看的,一些细部、一些情感冲突、一些故事片段本身是经过了精心梳理的令人动容的,有些是震撼到心动的程度,刻骨铭心的程度,有一些情节和认识让我产生了共情共识,同频共振的效果,这是比较难得的一点,马未都讲一部电影有一句台词让观众记住了就是胜利就是成功,这让我相信,因为我常觉得现在的春晚没有一首歌在当年流传下来,没有一句台词让观众津津乐道,这当然不能算是成功的晚会,甚至可以说是彻底的失败,同样一部作品至少要有一两样的这样的要素的存在才可以有影响力,才够得上著作的名分,否者什么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