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七三六@365

(2024-05-13 23:41:03)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5月13日 星期一,乌鲁木齐 晴 16-30。

绿色转型,低碳创新,今年的生态节能活动周主题,每年都要开展类似的活动,这是宣示生态思想的重大行为,政府的意味很重,各有关方面的经验宣传,一些新生力量的参与,表彰先进分子,今后的打算,等等,各地的官员集体参与,一起见证,一起向社会承诺,表示决心,这样的活动的意义当然是宣传动用鼓励生态文明思想和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可是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远远不够,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具体的措施落实,这是关键,下午到几个企业调研,座谈秸秆利用和生物质能源的企业运行情况,有一些令人欣慰的地方,也有很多现实困难和问题,需要解决,这里面有大量具体的事需要研究探索,现有的项目资金如何与这些企业结合起来,如何定位企业在新能源的使用中的作用,如何帮助这些企业克服困难实现盈利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我们现在的管理部门对于一些课题并没有清醒的认识,意见并不统一,原因是各执己见,都是一些观点的诠释者,都是一些领导的指示意见的拥趸和执行者,并没有科学的论证科学的决策,科学的运行,在所谓的生态领域和新能源领域这个情况也是很严重的,比如,交流中有人竟然提出来要在碳达峰时生物质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达到80%,这样的比例与现实的差距之大让常识到哪里去了?为此我专门到网上查询了一些说法,发现即便是一些权威部门的专家所谓的说法和一些数据也是不靠谱的,一看就觉得与现实不相符,很多都违背常识,都倾向于夸大事实,无限夸大新能源的占比和作用,这是我们一些所谓的专家的非专业非职业的表现,在哪个山头唱哪首歌,干什么吆喝什么,专家都沦落成了传销人的套路搞科研和科普,这是很可怕的,失去了基本的科学精神,没有了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看家本领,这样的专家还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专家吗,这需要深思和反省,恰恰是打着专家教授旗号的很多人具有极大的欺骗性,造成的破坏作用十分巨大和深远,他们的一些说法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独创的,并没有科学依据,不是科学研究和调查的结果,经不起实践的考验,经不起严格的分析审核,大量的专家并不是原创的意见而是以讹传讹,甚至并没有经过专家自己的消化吸收就拿来为自己所用,其实只要少有常识就不应该上他们的当,不合常识的说法和数据就应该值得怀疑,有很多的专家的忽悠并不高明,都是一些常规的说词,但能蛊惑人,是人们面对专家都放松了警惕,对于他们的说法都不加怀疑地全盘接受,不会怀疑他们找他们的问题,在我接触到的专家里面很多的都是偏执的性格,对于专家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还有一些知识,但很多也十分有限,他们很多的对于其它领域基本一窍不通,但是很喜欢表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用专家的派头来品评其他领域、他并不熟悉的领域的课题,刚愎自用也是很多的专家的性格和言行习惯,虽然顶着专家的名头决然没有科学的理念和科学的精神,他们的很多观点都是错误的,都是严重违背科学精神和基本事实的,而他们决然不同意不认可自己的局限性,而是一味地耍威风耍态度,我们国人的所谓专家与商人越来越像了,他们为了生存不得不学会适应现实的形势,开始了商人般的探索和适者生存的训练,练就了现在的本领,就是商业的市场化运行科研的方式,将社会的很多方法都引进到了自己的专业领域,热衷广告和宣传鼓动,习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探索精神和好奇心让位于利益交换和虚张声势、声色犬马,我们现在的科研体制机制和管理方式培养的就是这是要这样的专家才能适应,所以专家的表现就是这样的不靠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