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六三六放任自流的危害@365
(2024-02-03 22:29:02)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阴 -9/-4。
一
有些嗜好不好强迫更改,但是不能放任自流,尤其是一些不好的喜好带来风险时还是要警示,要纠正,要严肃对待,这不可含糊其辞,也不能无原则地退让,否则贻害无穷,这方面的教训很深刻,比如不能对“鼻吸能量棒”放任自流,近日,一款名为“鼻吸能量棒”的商品在中小学生中流行开来,引发部分家长的担忧。有家长在社交平台表示,现在学生之间很流行“鼻吸能量棒”,“有学生已经上瘾,离都离不开”。“鼻吸能量棒”是什么,为什么能让人上瘾,对未成年的中小学生有害吗?“鼻吸能量棒”外形类似充电插头。从商家宣传看,产品主要由薄荷脑、冰片、植物精油等成分构成。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上课防困”“提神醒脑”是其宣传卖点。而商家提供的检验报告,该产品只是符合《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颇有点牛头不对马嘴。“生活中,不能随便往鼻孔里塞这类东西,一是有细菌,二是会破坏鼻黏膜。”专家指出,樟脑和薄荷虽然是天然成分,但是过量使用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樟脑长期或大量吸入会导致神经系统损伤、肝脏损伤、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足见这个“能量棒”并没有商家说得那么“纯净无害”。除了对健康的影响,我们还应该关注“鼻吸能量棒”可能对孩子们形成的心理暗示。“鼻吸上瘾”这个动作,一定程度上可能会误导青少年,降低他们对毒品的防范心,使他们更易落入涉毒陷阱。而上瘾心理,导致他们渴望尝试类似外物刺激,其危害性也不言而喻。未成年人的身心还不够成熟,好奇心和模仿性较强,喜欢“尝鲜”,也容易“上头”,更需要社会的引导和保护。对于面向未成年人市场的产品,要慎之又慎。商家不能只是一味逐利,罔顾社会责任;学校和家长要做好科学引导,以帮助未成年人更好地理解这类产品的潜在风险;相关部门更要加强日常监管,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检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不明产品的潜在危害。一句话,对类似“鼻吸能量棒”这样的“擦边”产品进校园,绝不能放任自流,听之任之。再比如“自媒体”不能“放任自流”
国家出手!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敲诈勒索、编造谣言、传播色情、吸引流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网络自媒体提供了快速生长的空间,但是部分自媒体也成为了违法违规谋取私利的平台,甚至一些自媒体突破道德底线,成为“网络水军”,挑动网民情绪,污染网络生态。随着自媒体、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迅速兴起,一些不法分子故意编造虚假信息,“造热点”“蹭热点”,借此吸引眼球、收割流量、牟取利益,严重危害网络生态。网络水军借助假冒媒体网站和自媒体账号,恶意炒作各类信息,甚至编造负面文章,以“交钱就删帖”“不交钱就发帖”相要挟,大肆实施敲诈勒索犯罪活动,严重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中央网信办近日发布通知,将开展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聚焦社交、短视频、网络直播等类型重点平台,针对“自媒体”造谣传谣、假冒仿冒、违规营利等突出问题,坚决打击,从严处置,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一)坚决打击“自媒体”发布传播谣言信息、有害信息和虚假消息1.打击“自媒体”造谣传谣。2.打击“自媒体”炮制有害信息。3.打击“自媒体”恶意炒作。(二)坚决取缔假冒仿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和特定人员的“自媒体”1.取缔利用账号名称信息假冒仿冒的“自媒体”。2.取缔利用信息内容假冒仿冒的“自媒体”。3.取缔无专业资质假冒仿冒的“自媒体”。(三)全面整治“自媒体”违规营利行为1.从严整治“自媒体”蹭炒热点吸粉引流。2.从严整治“自媒体”造热点博流量。3.从严整治“自媒体”利用弱势群体进行流量变现。互联网是开放和自由的空间,但绝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不能在网上恣意妄为。网络自媒体运营人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增强法律观念,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坚持依法上网、依法用网,否则必将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