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六三五情怀二字不简单@365

(2024-02-03 21:45:55)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4年2月3日 星期六, 阴  -9/-4。

前段时间跟朋友聊天,提到了情怀两字,对这两个字既有敬仰又有朦胧的感觉。几次与一位领导同行,慰问考察工作中可以体会到他的那种情怀,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和恋恋不舍的味道,于是默默记下了这两个字,思考什么是情怀,怎样才算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情怀不是随便可以说可以用的,有些人做事做人都与情怀链接起来,一个人把事儿把人都做到了情怀可不是容易和简单的,一般的人和事都到不了这样的层面,偶尔可以略见一斑,有些故事传奇和人物,他们有一些情怀的东西,每到这个时刻,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不仅仅是一件事一个人,而是一个灵魂,一种精神,我们自己沉浸在感性的成分多于理性成分的环境里,自然也就情绪起来,一切都浸润在这个氛围中,体验到别样的味道,被感染是及其自然而然的流露,对于公职人员来说我首先感受的也是最强烈还是家国情怀,与其说是心灵感触,毋宁说是生命自觉和家教传承。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亦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那种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壮怀,那种以百姓之心为心、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就来自那个叫做“家”的人生开始的地方。《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同命相依。正因为感念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的同频共振,所以我们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感为一体,从孝亲敬老、兴家乐业的义务走向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家国情怀宛若川流不息的江河,流淌着民族的精神道统,滋润着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所谓的“家国情怀”,其概念是多层次的:第一,家国情怀起源于士大夫的人文信仰和人文精神,是古代知识分子阶级优越性的自我标榜,具有狭隘性。第二,家国情怀在形成过程中,与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宗族伦理、个体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是经历了战争失败、骨肉分离、国破家亡之后伤痛思维的沉淀。第三,家国情怀是近代特殊社会历史的思想产物,士大夫的人文精神不断下移,是士大夫精神在整个民族遭受苦难之后精神的重构,千锤百炼,浴火重生。近代的“家国情怀”带有很强的积极、正面意义。第四、家国情怀具有时代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超越民族、意识形态的优秀文化传统在社会建设、国家统一、展现民族凝聚力方面都开始发挥作用。那么,我们当前所说的家国情怀就应该是作为个体的人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对价值共同体持有的一种高度认同,并促使认知共同体朝着积极、正面、良性的方向发展的一种思想和理念。家庭是精神成长的沃土,家国情怀的逻辑起点在于家风的涵养、家教的养成。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为基础,以治国平天下为旨归,把远大理想与个人抱负、家国情怀与人生追求熔融合一,是古人的宏愿,亦是今人传承家风和家教的本分。在传承优良家风中筑牢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在正家风、齐家规中砥砺道德追求和理想抱负,在履行家庭义务中知晓责重山岳、公而忘私的大义,正是家风传承中所蕴藏的时代课题。“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责任和担当,乃是家国情怀的精髓所在。当我们专注于亲情眷念、自我圆满,不应忘了民生之疾苦同样关乎自我之荣辱。更好地兼顾小家与国家,将对家的情意深凝在对他人的大爱、对国家的担当上,人生才能真正达成圆满。从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壮志豪情,到赵一曼“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慷慨赴义,再到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为民情深,常怀爱民之心、常思兴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是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生动写照。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把个人价值寄托在对国家和人民的大爱与奋斗中,见证共产党人的忠诚信仰和无私情怀。以伟岸人格承接伟大担当,以家国情怀托举复兴使命,每个党员干部都应有这样的使命自觉。“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精神有了归属,生命就有意义。家国情怀是一股永不衰竭的精神涌流,有了它的丰润,我们必能描绘大写的人生、成就不凡的意义。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每个人的生命体验都与家国紧相连。中秋、国庆这两大节日相连而至,亿万国人回家团聚,共庆新中国的诞辰,浓浓的家国之情洋溢在中华大地。重视家风:“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 勤政亲民:“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实干兴国:“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更广泛意义上来说情怀,一曰心情,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下》:“老臣得罪,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惟受恩累世,今当离宫殿,情怀恋恋。”唐·杜甫 《北征》诗:“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元·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扫愁箒扫不了我鬱闷情怀。” 郁达夫 《过去》:“两旁店家的灯火,照耀得很明亮,反照出了些离人的孤独的情怀。”二曰.情趣;兴致,明·叶盛 《水东日记·张云门书印谱后》:“太平盛时,文人滑稽如此,情怀可见,今不可得矣。” 清·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不料 刘霞裳 和云:‘ 刘郎 去后情怀减,不肯红粧直到今。’”三曰.犹胸怀,峻青 《海啸》第二章:“为革命事业而献身,就是你毕生的高尚情怀。”情怀一词后来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和诗歌中,在现代汉语中,情怀一词可以用于表达各种情感和思想状态,可以指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梦想、对生活的感慨等等。它既可以是一种个人情感的表现,也可以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现象的反映。作家三盅说,“凡书大悲悯写大情怀者,无不于唱尽沧桑声嘶处,擿(t)一朵野花自珍。”表达了一种文学情致。其实,所谓情怀就是包含某种感情的心情。记得《肖申克救赎》里,安迪帮狱友们争取到啤酒的福利,和大家一同坐在楼顶。他看着狱友们开心地喝着啤酒,享受着久违的自由,露出了满足的微笑。在这般情景下,自由是一种情怀。波齐神山的路上,朝圣者们怀着虔诚在做朝拜,一双双雪亮的眼睛,纯净得犹如冬日的雪花。这种信仰也是一种情怀。西藏的寺庙里,身穿红袍的大喇嘛手持转经筒,一遍又一遍地念着梵语,脸上满是平静,是一种对生命开悟的情怀。多年没见的兄弟一起喝酒说真心话,倾诉生活的酸甜苦辣,也是一种情怀。念天地之悠悠,是情怀。裤衩只想穿豹纹的,也是情怀。对于70、80后出生在农村的人来说,小时候津津有味地玩“跑火电”、“煽pia ji”、“玩陀螺转子”,小河里抓泥鳅、逮青蛙。当时没有别的,就是喜欢,觉得这很美。长大后,仍是怀念那些小游戏,即使现在的场景复现了这些游戏,也没有当时的乐趣了。之后,大家开始追逐港台明星、崇拜李小龙...。比如作者就特别喜欢张国荣,喜欢他拍的电影,喜欢他深情的歌唱,那种投入、专业、流露出的情愫甚是喜爱。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情趣,所以也就有不同的情怀。有大情怀的创业者总是在喊着要改变世界、改变未来;有小情怀的白领们也总是在喊着要改变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情怀是个人主观思想对其生存环境发出的强烈诉求,有时也是以心灵满足而非功利得失为目的的生活流露。情怀,超出了时间和金钱,从我们情感的深处萌生出来的,一点一滴浸润着我们的内心。有人说,情怀就像梦想,你很难说梦想是什么,因为它对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当你觉得它很美好,特别喜欢,愿意去追求,带着一丝崇高感的、纯粹美好的东西和向往,那么它就是了。不以功利的得失为标准来评判的,一件没用的东西或事情愿意去做,也许只是喜欢,或许只是觉得挺美的。现在我们很多人都有些太功利了,做什么事情都要有目标,都一定要有用,或者说一定要有利益。其实不然,有时候无用的东西也是值得做的,生活是由有用的和无用的事情组成的。能爱人能修己是为情,能容人能克己是为怀。逐斥私欲长存善念是为能有情,远离谬误常守谦卑是为能有怀。情怀交织,涤荡除尘。洒脱地、勇敢地去做那些你喜欢但可能没用的事情吧,不要让自己生活的太累,活着不仅仅是追逐成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