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六三二乱炖@365
(2024-01-30 21:04:04)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一, 晴
-9/-4。
一
冬季的100吨煤的第四车20吨刚到村委会,估计加上前面60吨烧剩下的用到3月底应该没有问题,这算是解决了一个急迫的问题,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为这事操心,取暖可不是小事,去年这个时候的教训深刻,春节的各项准备工作都在按部就班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村里的各个方面都需要钱,村集体基本都透支了,有些寸步难行的样子,一些开支因为经费不到位而被迫欠债,新的一些工作无法赊账办理,就只好等待,催促有关方面尽快落实资金,可是财政紧张,银根收紧,都没钱,欠账欠薪较多,眼下最急迫的基层干部工资欠账解决起来就困难,需要动用大量资金,所以其余方面的就要缓缓,这些我们都理解,也一直很配合,但是我们的问题并不比此更轻松,很多事按照计划都办完了,可是钱不到位,造成很多的问题,工作队无法开展工作,甚至无法正常运行,这也是刻不容缓的事,能不急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要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很大程度上都需要资金和项目支持,没有强大的资金项目保证,很多工作任务和目标难以实施和实现,脆弱的心理和紧张的经济收支平衡下,很多的农民的向背都在于我们工作的成效,所以适当的资助用于生产生活物资的补充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为民办事的重点,尤其是一些生活困难的群体和生产能力弱的农户需要帮助,我们一方面要适当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上的困难,同时又要掌握好分寸,不要让农民过于依赖政府,输血变造血,有不少农民的诉求就是增加或者保持他们的低保,即便很多都已经买车,进城有了固定职业和收入并安家了,还是要求低保,多少反应了一些人的心理,对于政府的帮助有些依赖思想,有些比较严重,前几天队员反应村里有一百多辆小车了,走在各个村民小组和居民区几乎院子里面都是车,这完全不像一个曾经有一半贫困户的村,大概是这几年车价大幅下降的功劳,不过也有这里人们消费习惯的作用,稍有几个钱就相互攀比,上世纪5、6年底的毛驴车,8、9十年代买摩托,现在买轿车,房子可以不管,房内装修可以不顾,首先的是交通工具放在前面,喜欢外出找乐子,愿意出门,交通工具就显得尤其重要,所以到农户家去,院子和房子修得不怎么样,可是院子里的机械可不少,电动车,拖拉机,轿车,样样俱全,享受生活、便利快捷的理念一览无遗,充分体现了性格特征和文化特质,这没有对错的价值判断,只有消费偏好的不同,紧盯现实注意面子可是人们共同的特点,
可是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是有限的,每个人的政治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的权力欲望都是无限的,它们都限制了人们的言行的正确性和准确性,它们共同造就了人们的短期行为取向,这是人性的胜利,是生命周期的胜利,各种的抗逆行为都无法逃离这个规律,因此短期行为有时无法避免,克服这种局限的最有力的工具是制度及制度的稳定执行,而我们一直以来对于制度安排都是徒有其表,没有由表及里,制度的作用还需要全民的自觉,我们恰恰缺乏对于制度的无条件遵循和坚定不移的坚守,面对冰冷的制度我们普遍的态度都是机会主义的,有选择性地支持和执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顺我者昌逆我则亡,制度的意义就是稳定,就是冷血,就是人人面前一律平等,失去了这个意义和前提的制度最终都会沦为工具和摆设,甚至被一些人用于武器,成为一些人的攻击他人的手段,这样的案例我们看到的还少吗?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所以大多数人并不信仰制度,因为看到太多的制度的负面案例和实践,让人们如何树立这样的理念和信心呢。村委会门口今天又停了很多车,日系韩系德系的都有,我问是不是有乡镇领导来检查工作,回答是否定,那么这些高级车都是什么人的,有人告诉我这就是村干部和农民的车,我不太相信,农民的车这么高级吗?与单位的私家车没有什么区别,在去往镇政府的路上,两边的农户门口很多都停着各式各样的小车,有人说一名村干部的车已经换了六次了,开一段时间换一辆,现在二手车很便宜,买了开一段时间再卖掉,又换新的,越换越高级,全民买车在南疆乡村的进程并不慢,有点让我惊掉下巴,这可是前两年才摘掉贫困帽子的村呀,像是换脸术一般变换形象和面貌,形势的发展超过想象,不过只是消费偏好带来的偏差使人误解,其实它不是看上去的那么富有,就如同现在一线城市有房有车的新型穷人一样,这里的有车一族并不代表他们的财富水平,很多开着车却为抱住低保而处心积虑、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很多还在为一日三餐愁眉不展,社会就是这么的征候,更像东北的乱炖。
前一篇:匪夷所思六三一不重要的话@365
后一篇:匪夷所思六三三走出梦境@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