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五七六叶走茶凉@365

(2023-12-05 18:19:54)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12月5日 星期二, 晴 0/9。

昨天中午的阵风把树上的枯叶一扫而落,每棵树下都是不愿离去的黄叶围着打圈,村干部立即通知卫生员打扫这些落叶,因为要迎接下午的检查,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如此,人们都容不下这些死尸的存在,打扫卫生的任务增加了很多,不停扫落叶让大家不胜其烦,所以一位同事说这阵风挺不错,把树上的叶子都吹干净了,不必每天收拾了,估计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的想法和感受,什么时候就该是什么样子,这个季节就是落英缤纷的样子,就该是落叶铺地,满地尽是黄金甲的样子,就要是风高气爽万物寂寥的心境和应有的样子,地上的叶子不正是这些样子的配合吗,不正是这些样子应有的装点吗,不正是这些样子需要的存在吗,所以这些枯叶还是可以呆在那里的,不需要立即清除到垃圾桶去,让它们多一点时间与母体告别,多一些可能的选择,不是化作春泥更护花吗,让他们就在树下不也是挺不错的吗,为什么就这么不受我们的待见,绿色的时候受到褒奖,受到欢迎,受到青睐,现在叶走茶凉,我们就这么的严相逼吗,实在是没必要,路径上的落叶不阻滞我们的行走散步,也影响不到环境优雅,整洁与自然和谐倒是一对,落叶与夕阳正是配合嫣然,我们整齐了自己的内心的素养看到这和睦的一刻该是顿生美感的时候,反倒是从中体会到生命的轮回的规律和我们相濡以沫的情愫的交织,马路上不要有一片落叶,公园里都是泾渭分明,我们的这种洁净的理念有几分自然的成分,又有几分人为的极端,当我走在马路上看到都是满地的枯叶不免有所伤怀离情涌动,秋风扫落叶的精致向来都是人伤怀的引子,可这不就是生命的情感体验吗,是我们的一部分,无法离开的一部分,落叶就要在树下,落叶归根本就是树叶子的理想,我们为何要打破呢,落叶本就想与秋风共舞,我们何必要去干涉呢,落叶飘落路面被碾做尘为再做春泥护树护花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又何必横插一杠子呢,还是归于自然吧,听任自然吧,不要把太多的我们的任性强加与周边的一切,包括所有的人和事,所有的植物动物,尊重自然法则和规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为与不为之间是人的选择空间,多少都是人的自我发泄,于事无补;多少都是人的横冲直撞,于人无益;多少都是人的蛮不讲理,于物无助,我们都太自以为是了,长期的位置让人类的思维忽略了自然法则,强行地推行自己的准则,以自己为中心,惟我独尊,不顾及他人他物的感受,更不理会旁者的利益,只有自己没有他人,这样的动物本性和自私动机与最早的生命存在没有二至,无非是人凭借自己的优势获得的地位而强化了自我意识,获得绝对的权利,从而产生了绝对的腐败,对于其他个体的霸凌和不公正关系,助长了人类的嚣张气焰,无视其他生物的存在权力,无视自然规则规律,无视强取豪夺的可怕恶果,为自己的愚钝和任性买单一直都在混乱中进行,可是从来没有真正反思和纠正,因为统一的行动意志还没有形成,达成共识相对容易,付诸行动差强人意,比如人类气候谈判直到今天还在争议不断,共同的行动基本还是空白,实质性措施都在观望中拖延,仅有尽职尽责的圈内人士关心事务的前因后果,其他的人有几个真正关心气候呢,除了影响自己出行和美颜之外人们对于气候的认知不会那么深刻真切,谁还会为此奔走呼号焦虑劳心,更不会为此改变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节制自己的行为以利于气候和生态就几乎绝迹,为气候的改善而牺牲人的利益现在行不通,虽然气候的恶化近在眼前,但是人类自己的中心地位不会丝毫的变化也就决定了不可能改变对于气候的看法和做法,气候谈判已经演变成了一个闹剧,被一些集团当成打击干扰其他对手的工具和武器,常常出现在政治家的口头禅上,谈判桌上的筹码,攻击对手的武器弹药,指责对方的备用匕首和投枪,都用在气候之外的话题课题上,当成了比喻隐喻暗喻的标本,遇有实际问题都退居三舍、避而不见,没有人回答,没有人出头,没有人当真,这就是当下所谓的气候课题,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一点人类对自己行为的可怜的反思都快被蒸发完了,人的仅有的那丁点儿的谦虚又被突飞猛进的进步带来的膨胀信心消耗殆尽,找不着北的人是最可怕的主儿,现在的人类有点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还真是顺山顺水,一路过来天不怕地不怕,谁都不怕,见谁灭谁,没有对手。12月2日返程的飞机上,从舷窗望去天山山脉的积雪依然不多,不过天山南麓的山脉被青黛环绕,埋入其中的山脉只露出顶尖和山脊,大都在雾气腾腾中,很有些像南方的群山里的那种样子,天寒地冻,本应是大雪封山,哪里会有这么多的水汽,不知何故,是何天象,看着这样的天地相连,山云雾混为一体,我想会不会是今年气温高,冰雪融化后形成的,问一位农业专家,今年冬季气温偏高对冬小麦的影响,他说有些地块的小麦比较合适,那些种的晚一些的反而比种的早的那些冬小麦要容易过冬,气温高使得小麦疯长,过冬会有风险,今年全村换了新品种,面对这样的气候变化适应性面临考验,后期的气温是否有大的起伏,冬雪不知什么时候可以下来,这都关系到小麦过冬情况和来年的收成,所以要密切注意,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毕竟关系到口粮袋子,粮食安全,松不得半点儿,应该尽快带人到地里看看,有什么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