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五七三重返驻地@365

(2023-12-02 23:49:52)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 阴 0/9。

重返驻地,一如既往回到这里开始似乎已经熟悉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不感觉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习惯成自然,看到村委会的灯牌亮了,比回去前更亮堂,院子里的门前的小杨树苗依然绿意盎然,到底是为了争那口气,不会为去年这个时候被折断的兄弟吧,去年11月初几个村民没有征求我们队员的意见就把一颗近一人高的杨树苗挖断了,估计是认为影响葡萄的生长,我不同意就这么处置,于是我又把这棵杨树重新栽进土里,观察一下第二年可否活过来,结果今年它还是硬生生活了,上面部分已经冻死,下半部分开始重新长新芽,可是当我再次休假回来的时候,这棵树苗还是惨遭厄运,被人为地连根拔起,彻底没有生还的希望,因为葡萄藤已经很丰茂了,容不下它的存在,争水争肥争阳光争空气到了不得不处理的程度,也就这样了。如果还活着,这棵杨树应该有两指粗了,但是还是容不下,不是树木和植物自己的自由竞争和生态竞相的结果,是认为的结果,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强加到它们头上,葡萄得到了人的支持,获得了人的青睐,博得了人的同情,杨树有天大的本事也没用,朝中无人做不了官,得不到支持机遇其他都是无用白费,当然葡萄得到的这些源于它提供了队员需要的东西,比如美味的果实,比如秀美的枝条带来的美感,而杨树则提供不了这些,比较下来杨树比不了葡萄,而又损害了葡萄的长势也就成了眼中钉肉中刺,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从来都是人们痛恨的,那是他没有行动的能力,从来这也是人们行动的准则,那是针对自己的弱小的对象,有了明显的优势,行动的欲望得不到克制,自炸也就不奇怪,欺软怕硬从来是人的劣根性,也是人性的本意,自然选择的累积,生命基因的表达,人在自然表达存续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异化中培植出一些不一般的高阶层的东西,常常被人类自己称之为文化道德文明的东西,思想理论之类的东西,这些是有违于自然原则的初始状态和我们原始的理解和接受方式,隔着几层多层之后我们被折射的光线引导到了另外的方向,也就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完全不同于初始状态的世界,并据此开始了另一付样子和生态,也就开启了另一个天地,记得多年以前有一个关于以人为本的话题,当时的博士生导师要求即将毕业的学生针对此予以置评,我那时正忙于出国等事务,工作也忙得不可开交,那天的课堂上也就无精打采,懵懂中被点名上台,我情急之下胡乱说了些语无伦次的话,大意是世界历来都是以人为本,因为人在地球的地位决定了以人为中心的现状,我们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当然就是以我们自己为本了,所有的一切都会围绕这个主体,不会有其他的替代,即便有这样的动机的其他个体,也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即便有人提出要关爱动物,要尊重大自然要保护环境生态也是从人的利益出发,为了人自己,还是以人为本,现在重提以人为本,不过是重申历史上的说法,没有必要无限上纲上线,而是要对曾经的忽略人的需要,忽视人的发展,对人的不尊重等等情况予以纠正,要更加突出地对人的需要格外重视,对人权对人格的格外尊重,仅此而已,可是我们事实上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好,所以才提出了这个理念作为治国理政的一条重要原则,可是具体落实起来就遇到了整体性的障碍,有一些制度性体制性系统性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起来不容易,我们总是被调高了,总是被动参与一些事,总是被代言了,总是被关爱了,这些都是动机良好而效果不好的明证,自主权现在都被忽略了,好似还被当成没有长大的孩子,永远都在监护中,不知这到底是幸福还是悲哀,有时得不出标准答案,不过想要自己做主,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也是非常值得渴望的事儿,长期被剥夺也有些不合适,毕竟还是要渐渐长大成人的,有这些方面的需要,尽管不那么强烈,但是也无法泯灭正常的人性和社会需求,也许在落后国家和地区这方面的觉醒缓慢,但是这个过程从来就不会消失,社会越发展,社会越进步,文明程度越高,这方面的需要就会越强烈,所以这个时候提出这样的口号,也是一种考量,纠正现在政策的失误,当然改善提升人的个性化环境是软实力的重要内容,而这对我们这样的新现代化的国度而言还是起步阶段,虽然几千年前就认识到以人为本的重要性,可是落实下来我们并不是世界上这方面走在前面的文明,说明我们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务虚性和挂空挡,提倡的与社会实操有着比较大的出入。与一位新近相识的朋友交流中感觉很多共识还是很多的,基层面临的问题,干部中存在的普遍心理,对于干群关系的判断,存在的风险因素,等等,有很多的看法和认识都有一致的地方,有些东西是切肤之痛和深切体验,所以谈起来较为融洽,彼此都还认可,所以不少东西是普遍的共识,有着相当的共性,通过这样的交换意见也给了我一个机会,印证一些看法和认识的正确与错误,有一些矫正和完善补充,现在有一个重要的认识,既然这么多的共识,这么普遍的认知,那么应该有所改变和调整,纠正或者微调是需要从上到下不断推进的,如果没有及时的改变只能说明我们的问题没有相应的改变的办法,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现在还没有正解,还没有找到稳妥而有效的解决途径、工具,所以选择等待,作为基层干部就要忍受这样的现状,静观发展,着急也没用,当然要维持现状,要多做工作,化解各种风险,把一些问题解决在基层,将敌我矛盾缓解为内部矛盾,将大问题化解为小问题,保一方平安和发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