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五六二不温不火@365

(2023-11-22 00:03:23)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乌鲁木齐 晴 -2/3。

有时我们会被惊到,不同寻常到相当程度超过了我们的认识和常识,常言道山外青山楼外楼,人外有人,层出不穷,无限的可能,这些都需要我们认可自己的局限,认识外界的各种尺度的可能性,为我们的言行留下足够的空间让我们有足够的弹性,不至于让自己进入认知的误区和死胡同,所谓的放过自己就是给自己出路,放过自己首先要放过别人,让他人与自己相处愉快,不难看、不难堪、不难过,如何做到,这可是需要用自己一生去学习去践行,各有各的方式,各有巧妙不同,但基本点应该有相同相近相似的地方,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连自己都不喜欢不愿意的怎么就让他人去呢,所以这是最基本的可遵循的原则,自己可以体知什么不合乎自己的意愿自己的口味自己的感知自己的趣味,如果你所知的是不喜欢不愿意的,那么就不要强加于他人了,就应当交由他人总结局去判断去斟酌去选择,而不是想方设法说服他人、圈套他人、引导他人,依据的就是自己的感知,依据的就是自己的判断,再比如与人为善,这是国人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为他人好,为他人着想,为他人设想,为他人考虑,为他人操心,中心是一切都为了对方去计划设想自己的言行,这是更高的境界,将对方置于中心位置、主角位置,将自己放在配角、副中心位置,与人为善的原则要表现在一时一地问题不大,一般人也是容易在某一时某一地对某个人做到与人为善,可是要在自己的言行中一直贯彻这样的原则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尤其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人,甚至是自己的对手,要坚守这样的原则有多困难,这可是与自己为敌了,要委屈自己,要有损于自己的利益,要抑制自己的欲望,要克制自己的喜好,成全他人损害自己,不顾及自己,甚至要牺牲自己,至少是喜好他人好,剔除羡慕嫉妒恨,不损害他人,不做不利于他人的事,不说不利于他人的话,强调的是主观上为他人,标准是不坏他人,这就是与人为善的原则的核心,再比如,打你的左脸就送上自己的右脸,可想而知这是基督的做法,一般人无法践行,他是人类中一个利他精神的极致追求,这样的人我们难以遇见,一旦出现都是神一样的存在,因为他远远超出了人所能企及得到的高度,人类只有一个基督,学习他的榜样,以耶稣为自己言行的指南的人很多,那么多的追随者,有几个做到了,世界上几千年的历史,多少人发誓要像基督、耶稣那样,按照人所能作到的一切来展示自己的决心自己的言行,可是见不到几个真正这样的人和这样的言行,故事和传奇很多,现实的事迹见不到,为何?做不到,办不到,人们都可以在嘴上说各种做不到的东西,可以誓言那些传奇,可以为各种故事添加自己的细节,可以为各种的街谈巷议增加自己的创造,可以为各式的饭后茶余添油加醋,可以为各样的油嘴滑舌添上自己的环节,这个原则已经成为人们挂在天花板上的东西,并用各种理由让自己远离它,并心安理得,当然都渴望他人去执行上面的旨意,都要求他人去践行上面的条款,可是对自己总是放一马,原谅自己违背那些天条,给自己开后门,给下人镣铐,最终演变为一个酷刑的律法,针对的是他人,是对手,是下属,就把自己排除去了,这样也就是无法普及无法大众化的原则了。现在我们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我们都知道理解的重要,可是我们都无法站在对方的角度认识问题、看待问题,不能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这样都希望对方理解自己,都认为自己的都是对的、都是重要的、都是应该的,对方的就应该服从自己的,就要听从自己的,就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这恐怕是行不通的,解决的办法就是相互理解,相互忍让,都不能强求对方,都要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都要谦虚的心态而不是救世主的心态,就不能认为地球离开自己就不转了,这个世界谁都可以离开,都一样乾坤朗朗,不要将自己看得太重了,不论是谁在他人面前都不过是过客,即便是父母、姊妹、兄弟,即便是上下级关系的一个战壕的战友有救命之恩,即便是对人类对世界有重大贡献的英雄,他们如果过度地干涉他人,过度地任性地不加克制地控制他人,那么他们也会渐渐失去威信和信誉,渐渐失去影响力,亲情友情爱情因此而受损,相互之间的关系将是不平衡不和谐不恰当的,本应是亲近的友好的关系因此而变得疏远,因为无法伸张这个亲密关系,没有为这几个关系建立正常的交流沟通的机制,相互的伤害多于亲近,相互的隔阂多于相互的理解,相互的矛盾多于相互的帮助,这里面的最关键的因素就是都以自己为中心,没有换位思考的习惯和理念,都是将对方放在了与自己一样的思考、有同样解决问题方式的存在,没有想到这个世界的多样性多元化,没有想到自己的错误与自己的贡献一样多,没有想到对方也有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反、思考能力、办事能力,我们每一个人对于他人的影响和作用都是极其有限的,这个世界并不因为我们的各种操心而减少祸端,更何况我们自己所思所想所做所为并不见得都是对的、都是无私的、都是为他人着想的,也都是以自己的理解和方式来解读他人和世界,并不见得备接受和认可,因此相安无事是最好的相处,保持距离是最好的维护,不要指望回报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将自己过多地捆绑在局部和个人投入过多、用力过猛,而是保持相对平静的心态,用平常心对待一切,质朴勇毅、不温不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