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五六一天阴下来了@365
(2023-11-20 23:57:10)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日,乌鲁木齐 小雪转阴
-2/3。
一
天阴下来了,一边准备早餐一边观察窗外的夫人说可能昨晚下了小雪,房顶湿润可以证明,我说只是几栋的房顶有湿润的印迹,其它的房顶却是干燥的,另外地面似乎并没有雪水的集累,所以估计那几栋楼顶不过是返潮而已,今年的暖冬还在持续,都11月下旬了气温还在零度左右徘徊,多少有些炫耀胜利的意味,各种的解读都很无聊,没有降水没有积雪这才是关键,每次飞过天山上时我最关注的是山脉积雪状况,大多都不是我想象的那样,也不是我希望的那样,作为西域几千万人的生命源泉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的库容,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整个天穹下白雪皑皑、一望无际,分不出天际线,冰雪连天云雪共一色,这样的感觉从来没有,像样子的那种感觉的这么多年很多此的往来飞行几乎一两次,也都是寒冬腊月看得到一些冰雪连天的样子,其它大都是没有大面积的积雪,只有少的可怜的积雪,我都感叹这如何能支撑起来几千万人的用水量,一线牵动悬着的心,年年都希望五谷丰登,都祝愿风调雨顺,新疆人都明白我们的水源地就在天山山脉深处,来自它截断来自印度洋的云层,形成固体水库,一年四季缓缓地滋润天山南北的广袤土地,供养这里生存的人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满足生命生长的需要,满足生态环境平衡的需要,我们所期盼的生命的源泉都维系在这里,在天山山顶,在人迹罕至的群山峻岭中,我们看得到的固态的水的多少就是它为我们积累
的多少,就决定了我们可以有多大的人群体量,可以有多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可以供养多少的生命,所以怎么能不关心天山积雪呢,每次都会情不自禁地看看舷窗外的景观,目不转睛,平心静气,心潮起伏,看到积雪就兴奋,看到赤裸的山脉就沮丧,总要比较上次来时的不同,有那些变化,积雪是多了还是少了,雪融化的速度是否匹配季节的变幻,农时对水的需求是否可以得以满足,总体缺水是这里上下各级政府各界的共识,是这里妇孺皆知的常识,是这里任何事物都无法绕开的瓶颈,是一切发展和进步都不得不承认的短板,不仅仅表现在气象地理,也表现在生产生活的各种习惯和风俗,新疆地名中都多与水相关,说明了水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渴望水是这里人们的心中呼唤,更表现在各种文化艺术中,比如在饭馆都备有免费茶水,这是全国各地独一份,越是缺水,水越是珍贵,那就要提供免费的水吸引客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同时因为缺水吃饭时客人也就需要补充水装入水瓶中再赶路,所以新疆各地的饭馆也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基因,注入到新疆人的血液中,比如很多的文学作品和艺术创作都和水相关,以水为中心的各种言行和人物都很容易进入艺术中心,成为创作的主题,类似《喊水》这样的作品是西部、是新疆最动人的作品,因为这符合新疆实际,最能代表新疆人的心声,最能打动新疆人的内心世界,最能激发新疆人的精神力量,天河是新疆人近期做的一个有关水的梦,传说的有鼻子有眼儿,实际是新疆人对水的渴望到了魔障的地步,黄河之水天上来,为何新疆缺水不能从青藏高原来,只要想法有了,呼唤终将变成现实,现在多喊喊说不定那天就要成型、成形、成行,现在技术不成熟不代表将来技术上还办不成,现在资金不足以支撑这个项目不代表将来资金还是问题,现在人们的认识还不够高不代表将来还是这样的认知不足,这样的项目一旦需要是刚性的,必要性决定了是一定会干的,所以只要条件具备就会行动,就会实施,就会实现每年700亿立方藏水入疆,就可以增加2亿亩耕地,为一亿人提供农产品,中国西部的面貌将发生颠覆性变化,西部开发将进入实质性阶段,经济总量将几何级增长,经济地位政治地位都将彻底地改变,所谓的落后状况一去不复返,边疆的生态将发生走向良好的趋势,山清水秀将不是内地人的专利和独享,水路纵横也不仅仅是黄河长江的特权,在新疆一碧万顷也不是不可能的,植被丰茂,生物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发展,飞禽走兽不再稀奇,良好的生态有着世界级别的层级应该是可以预期的,由此带来的地理生态方面的改变将是深远而彻底的,这种梦想的实现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也许不远的将来就会见证它,因为这种愿望可是国人充满了激情和期待,有着无限的张力和动能,总是会迎合人们的情绪而不断搅动社会的情势,成为舆论的焦点和社情民意的反应。因为天气变化过程,母亲昨晚电话说她身体有些不适,主要是着凉引起的感冒,吃了几种我前一段时间休息时为她备的感冒清颗粒之类的常用药,已经好转,她坚持不让我们回去,说等几天她彻底好了再回去,以免传染,我无语,这是母亲的要求,我向来是不好违逆的,她也是一直都这样的,为了我们的安全健康都不顾自己,只是为了孩子着想,她提出了过几天回去买些东西,包括日用品,肉,菜,药,她没有其它要求,她是反对住院的,她对自己不住医院有自己的解释,其实就是不习惯,就是不愿意给家人带来负担,在她心目中这些花销都是可以避免的浪费,能不能治病她自己有一杆秤,她经常判断医生们是挣钱不治病,偏颇得有些可爱的地步,固执的有些好笑,但是她的认知是她一辈子经历得来的,现在能改变她的人不存在,她不会听取任何人的意见,包括我们几个她的孩子,都5、60岁的人了,在她那里都还是孩子,都需要她的呵护。
前一篇:匪夷所思五六零@365
后一篇:匪夷所思五六二不温不火@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