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四八三采血@365

(2023-09-03 16:35:13)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9月3日 星期日,乌鲁木齐 晴 17/28。

今天上午9点半从家出发,10点到医院门诊,在导诊台挂号后在等候区域20分钟,10点半专家面诊,十分钟结束,到另一层的抽血点再次刷卡挂号等待,11点半采血,总算是完成了今天的问诊和采血,抽个血检查一下血脂相关几个指标,花费专家门诊14元,抽血费60元,不吃早餐空腹,到院内的食堂就餐,花4.5元吃早餐,白米粥一份,肉包子一个,鸡蛋一个,算是良心的了,这个医院的食堂一直都有亲民的名声,回到家是12点半,血检结果要下午17点出,到时自取。星期天因为医生休息,医院的人不是平日里那么多,我心血来潮想把一个指标再检查一下,与年初体检对照一下,看是否改善,于是昨天咨询一位认识的医生朋友,恰好她今天门诊,于是今天上午就如约而至,如果花费不大,也就可以自己直接去抽血,不用来了这么多的环节,挂号门诊等待的时间就可以剩,下一次就可以这么办理。记得之前我检查抽血6管、11管、12管的都有,最多削减花费2千多元,这次只抽了3管血,自己都好激动,从最原先1管血,验血常规,到几管血,十几管血,动不动就抽,身体肌能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得下降,检查也变得更细致多项,不过我感觉血检很多都是扩大化了,是过度医疗的一部分,记得我去年门诊脚踝的不愈的小伤口,专家要求血检,抽12管血,检查花费了2千多,最后只开了一管红霉素药膏和一瓶碘伏,为此我颇有疑问,可又是熟人介绍的,不好说什么,但是无论如何花这么多千抽这么多血不应该,包括很多的医学检查都是现在医疗成本居高不下的罪魁,可做可不做的现在医生都要求做,他诊断方便了,可是花费太离谱了,本来是用医生的门诊技术不用花钱的小问题,也要求花巨额医疗费去经受一个个的机器设备,这种伎俩早就被人们诟病,却愈演愈烈,现在是医疗系统创收的重要渠道,比较隐蔽的手段,是比较被接受的手段,是比较效益高的手段,只会用的越来越多,更重要的原因是医生更多地依赖设备设施和检查手段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离开了这些工具他们与我们一般人差不多,这些拐棍一旦被取消他们就不会看病了,医疗系统的重资产化趋势一直都是延续,他们将来会发展成一个最重资产的行业,大型设施设备是医疗行业的标准配置,也将因此而奠定医疗行业的龙头位置,资本、资产的地位越来越高,人的因素下降。这是医疗行业的重要问题之一,但不是唯一,更根本的问题在于信息不对称和生命的唯一性、健康的极端重要性的叠加,让病人、医生、医院、医疗服务配套、政府之间形成了特殊的关系,错综复杂,需要经济、政治、社会的方式协调和谐,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和永远都供应不足的客观事实之间难以调和,平衡是相对的,矛盾是长期存在的,问题的解决需要正确的方法,而现行的很多政策和措施不断暴露出新的问题,人们的要求却被无限的溺爱,不顾现实条件的承诺让很多是非曲直变得更加模糊,比如赤脚医生可以解决全民医疗的想法又甚嚣尘上,在村诊所实现全科医生,让基层社区医院承接大部分医疗任务,这些医疗资源下沉的方向是对的,可是政府资源分配时却没有相应的跟上,用政府一竿子插到底的方式解决神经末梢的回血不足顽疾,有些一厢情愿,强弩之末安能言勇?我们一直都没有处理好医疗公共产品服务的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之间的关系,总是充当兜底角色,好人角色,要知道这个好人是不好做的,也是做不起的,医疗难题不是政府就可以解决的,现在的过度医疗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政府提供的医疗公共产品的不当使用和配置造成的,形成的巨大浪费触目惊心,基层医疗组织耗费大量的政府资源,却无法承担所期望的职责,履行相应的义务,这里的关键是我们依然沿用传统的政府行政管理的方式管理基层各类组织,包括医疗机构,天高皇帝远和行政效率低,基层医疗机构和人员积极性不高,水平不高,人们并不认同他们,连一般的头疼脑热的简单病都要到大医院去诊治,不仅仅城市人是这样,农村农民也如此,所以基层医疗机构分流病人的目的没有达到,人们还是要到大城市看病,还是相信大医院,我今天在专家门诊时前面的一位病人就是来自喀什的病人,而他的病应该在喀什的医院也有能力诊治,尤其现在援疆机制为南疆提供了很好的一流的医疗资源和医生,可是人们还是要到乌鲁木齐来,只能说明人们还没有在基层医院看病的习惯。看病,本来是人有问题了,需要停歇一下,休整一下,调整一下,是人生的小插曲,一个驿站的暂停不等于完结,不是任何的目的意义的存在,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只是个工具的价值,每次到医院去感受都不好,这疼那不舒服的来医院是要解除不适,可这里的环境和复杂的环节将病人的病情加重了,俗话说病要三分治七分养,这样的医疗环境如何养?优美的环境,温柔的医护,宽敞的病房,卫生的诊室,宽松的周边,轻松的治疗,这些似乎还是神话,只有极少的人有配置,市场的机制与政府行政机制如何结合好,调解人们对于医疗的期望值在一个合适的平衡范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