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四八二不可同日而语@365

(2023-09-03 16:36:15)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9月2日 星期六,乌鲁木齐 晴 17/28。

这两天天气预报最高温度都是20多度,而体感则要高许多,上30多度没问题,所以并不是量化的就一定准确,量化就客观,局限也是明显的。前几日取消发布青年失业率统计数据,认为其失去了意义,不能全面反应经济形势,联系到几个月的这个数据的持续走低,人们开始关注其动机,一般人也许没有注意这个指标,却为了这个取消而紧追不舍,自然是有了歧义,取消自然有取消的道理,关注则希望解读其中的深意,挖掘里面的新闻价值。看看基层乡村对于数据则要认真得多,因为要完成年初制定的计划,达到农民年收入增长量化指标,现在进行对照检测发现差距,于是对村干部提出具体要求和行动布置,要求组织农民外出务工,有数量要求,每天通报情况,要求势必完成任务,各种方式都用上了,宣传动员,经济奖励,政治思想工作,几经下来,务工人数据上去了,这就是数据指标的指导意义,在基层数据指标就是指挥棒,他们没有调整的权力,只有执行完成的任务,想尽一切办法去完成,不要讲那么多没用的,至于如何完成的也许并不重要,上级管不了,也无暇顾及,自己想办法,完成就行。想来,还是高考中考分数最值钱,也最被广泛重视和应用了,似乎一个人的高考分数要进档案的,伴随你一生,够庄严的了,在人们的心目中这个指标数据与学习能力和成绩还是匹配的,比较真实反应了实际,虽然有争议,但大体上还是能够服众,高考被视为当下国人最公平的事了,为了把这个指标做好每个人连同相关方都是极度认真仔细了,极尽可能地反应自己的学业成绩,不应该是没有什么疑问的,每一分都有几个人的差距,就决定了可以还是不可以上某一所大学的某一个专业,就决定了你的命运的很大的一部分,即便如此高考依旧备受诟病,指责其导致了学习的利益冲动,让教育产业化,引入资本参与其中,使得教育的教化功能被功利化,不得不说教育失去了本心,将高考作为教育问题的替罪羊是现在很多人喜欢的噱头,当然有其合理性,可要对号入座则有些牵强,还没有发现更好的方法替代高考作为选拔制度的情况下,我们不得不使用这个办法,高考依旧是重要的手段和工具,对于整个教育的指挥棒作用毋庸置疑,高考分数还得是金字招牌。经常有人发布消息,号称全国家庭一次能拿出50万现金有多少,占比多少,100万的又有多少,云云,还有的发布养老金5000元每月超过80%的退休人员,等等,这样的数据指标指定是人们关注的数据,都希望看看自己在其中的地位,所以就有人将其作为博取眼球的工具,拿出来当文案,耸人听闻,妖言惑众,叫动人心,家庭收入方面的数据一定是最反应经济实际的,可是又是隐私性最强的数据,属于家庭和个人秘密范围,一般是不好绝对掌握的,没有相当的手段得不到,所以一些人宣布的那些这方面的数据都不可靠,可能很水,明显带节奏,有倾向,客观性打折扣,当然人们关心的焦点热点重点需要指标符号象征性反应,挑动的工具正是这些数据指标为最佳,一旦发布引起关注,不用负法律责任,大都查无实据,语焉不详,没有特指,被追究的风险比较小。数据是具体的,往往也是抽象的,看到一位新入学女大学生在小红书上晒生活费,一个月1000元,立马引起各种跟帖,有说少的,也有说比这更少的,更多的人是建议兼职打工挣钱补贴学费生活费,大都说有些少,我的感受这不能说多,2015年女儿上大学一个月生活费1200元,大三开始1500元,她自己兼职家教挣钱就是贴补生活,没有问我们申请更多,即便这也算是同学里面一般的,上海那样的地方学生千差万别,一定有很多经费供给水平的家长,我上大学的80年代初,一个月20元生活费就算很好的了,比其农村孩子考生要强不知多少,每个周日都会到杨凌镇买一元钱的炒花生补充补充,一边徜徉在梧桐树下的柏油路上,一边摸兜里的花生,剥开送人口中,咀嚼花生豆满口爆香的感觉爽歪歪,美极了的生活,20元包括了基本生活费,5分钱一份油汪汪的土豆丝,四角钱一份红烧肉,吃什么都香的年龄,什么都差不多,什么也都不高端,就是个吃饭过得去,冷不着的穿衣标准,没有其它需求,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其它的花钱的地方,就那样过了四年大学生活,独立而孤单,那阵上大学有助学金,几乎每个同学都有,最高一等22元,我因为出生工人家庭,每月7元助学金,算是最低的,父母过一段时间邮寄生活费补上不足部分,毕业那一年物价已经上涨了,我平均一月30元生活费。物价涨了多少倍,现在人们各有各的算法,有的说40年前的1万元现在相当于1千万,根据是那时的万元户相当于现在的千万资产,某些方面可以达到这么高的倍数,有些方面达不到这么高的差别,按我刚工作的标准,那时一个拌面一元二角,1.2元一个拌面,现在25元一个拌面,所以,物价上涨了20倍,1986年刚工作的我的工资90元上下,处长工资200元左右,现在处级工资万元左右,上涨倍数应该在100倍,不管怎么算,要承认现在的生活水平远远高于几十年前,虽然物价同步大幅增长,但总体涨幅还是小于工资水平的涨幅,那种不顾事实地认为现在人们的购买力不如几十年前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至于有人举例曾经几十元工资养活一家人,现在几千元工资养不活自己,这是颠倒黑白,过去人们消费水平是什么现在人们消费水平又是什么,今非昔比,不可同日而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