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四八零隐私@365
(2023-08-31 16:33:56)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3年8月31日 星期四,乌鲁木齐 晴 22/32。
一
个人隐私是被无限压缩的领域,现在到了临界点,裸奔、透明人,几乎无法判断自己还有什么是自己的,前不久把电脑重新恢复原始状态,可是不想有的功能依旧被留下来,它本来就是重装系统想删除的软件,却活的好好的,向我投来蔑视的眼神,那一刻我都要崩溃了,不知道电脑里还有什么软件充当这样的角色,间谍、卧底,盗取资料,探知隐私,那可是防不胜防,据说现在一些饭店安装了摄像头,记录吃饭实况,合法化了信息记录,打击犯罪有必要如此,可又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安装了这类摄像头的公共服务设施所获得的信息资源谁来保管,又如何保证这些工作人员的道德水平和职业水准足以保护信息安全,这样大面积的进行难免信息被泄露,谁来负责客人的隐私不被坏人利用,现在发现的一些个人隐私被泄露,被坏人利用的案例大量发生,引发的社会恐慌排山倒海,人人自危,国家信息资源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都难免泄露,何况一般的市场主体,薄弱的信息管理体系如何保证海量的信息安全,这不是天方夜谭?现在的租用云储存的可靠性、合法性值得怀疑,尤其是大量的个人用户,把自己的图片、文件等资料放入云平台,他如何知道自己的资料没有被侵权,技术和法律都无法保证,提供云服务的商家凭什么免费地提供服务,他可以坐怀不乱到这般田地,我严重怀疑,人们享受便利的同时对自己的信息安全缺乏相应的保护意识和措施,一般都免费地提供给云平台,而企业则是技术明白人,管理明白人,条文明白人,压倒性优势让企业基本可以任性地处置客户的资料和个人信息,而个人几乎是毫无察觉,一旦有事也基本无力为自己争取利益保护,所以云平台也就成为企业公司获取个人信息的重要来源,日积月累成为所谓数字化的资源,也是暴露个人隐私的重要渠道,现在我开始怀疑自己的电子产品都是各方获取信息的终端,手机、电脑、平板、电视,这些都被商家做手脚,植入了获取信息的软件或者硬件,隐蔽方式进入的每个家庭,单位,个人场合,如果需要就可以随时打开后门,个人隐私信息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入到指定的地方供他们使用,现在技术已经发展到外面完全陌生的地步,将来我们会不会成为技术的奴隶,已经有端倪了,信息收集已经可以全息化、常态化、多样化、普及化、低成本化,无孔不入的信息收集布局已经成为现实,那么全透明社会不是空想,那么还有什么隐私可谈?。
今天中午,我和夫人到公园散步回到家,刚闭上们一会儿就有人敲门,我隔着门问了几遍,门外面才回答是想让我看一样东西有没有买的可能,原来是推销的,夫人说经常有这样的情况,不知怎么就会进小区的,有推销产品的,有检查煤气的,有修水电的,不请自到的很多,真真假假,很多时候也就不注意开门了,可是后怕,经常听说一些可怕的闯入者的事情,可又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阻止他们,统一行动小区是应该通知的,需要大家配合,零星的闯入者的防范只能靠自己,没有弄清对象不开门,有事到外面处置不要到家里,家里要又两人以上才可以进来有约的外人,不请自到的那种不受欢迎,拒绝进家门,个人信息不要告诉他人,家里一般不留宿客人,这些都是可以作到的,还有一些是需要自己见机行事了,比如小区有事需要入户,社区来访人员了解情况,比如一些必要的入户调查,一些公益性活动,比如家里来人,亲戚来访,单位来人探视,这些就要灵活对待。
前一篇:匪夷所思四七九中元节@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