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夷所思四五三连续的冲高@365
(2023-08-04 19:22:06)
标签:
365杂谈文化 |
2023年8月4日 星期五, 晴 23/31。
一
连续的冲高,数据好看了,实际情况再去填补,这已经是经常的状态,先有计划,定好指标,然后再努力完成,符合逻辑,问题是我们基本都是完成计划的,超额完成计划,几乎没有达不到计划目标的情况,也就是只要下达计划就一定会完成,如果是这样最初的计划还可以定的高一些或者低一些,任务都能完成,这在宏观的角度理解和单个个体角度理解都是可以的,可是在所有的时间所以的个体都实现计划,没有例外,这本身就是问题,不可能的现象发生说明了妖孽的必然存在,事出必然必有妖,没有绝对的事,在一个足够大的群体和数据中不出现例外和反面案例,是不可能的,步调过于一致,行动如此整齐,结果如此好,这都是值得怀疑的,应该是不会被承认的,是需要考察认定的,我们的经济数据都是漂亮的,可是反映实际情况如何,十分吻合就不那么好肯定了,记得一位数学老师在给我们上数理统计课时讲,如果数据是完美的,那么就十分有可能造假,只有人们编造的数据才具有那么好的吻合程度,科学考察的数据在起初都是不完美的,甚至是丑陋的,需要整理和修正的,才可以使用借鉴的,我十分认同这个观点,反映实际情况的数据都是残缺的,从并不完美的数据中提取合理的价值是科学的基础,前提是真实,而不是漂亮,真理从来就是漂亮的,可是我们发现他的状态往往并不是他最好的状态,而是质朴的蹩脚的,有些羞涩的勉强的,计划一旦形成就变得刚性,指标一定确定就成为不可侵犯的圣旨,结果本来是需要努力工作争取,可能有多种可能性,有一部分完成了计划指标,一部分没有完成指标任务,一部分超额完成任务指标,有的是这方面强过原来预计,有的是那方面欠些账,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结果具有统计意义,有高有低,起伏不定,是个客观数据,有着一定的统计意义,不应该过多解读,无限夸大其意义,而我们在这里常犯的问题是以偏概全,一叶障目,用简单的一两个几个数据就判断实际情况,得出结论,并据此开始判断形势做出下一步计划部署安排,另一个普遍而主观的问题是有意识的选择性的修正数据,使用数据,解读数据,数据造假,因为我们依赖数据作为成绩的标准,那么围绕数据各种利益集团开始没有底线的博弈,努力都用在数据本身,功夫都花在诗外,统计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全都成为了弄虚作假的工具和平台,那么统计数据本身失去了真实价值,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他代表不了任何有意义的信息,只能误导视听,数字一旦没有的使用价值等于空白,回到我们现在普遍使用的计划指标,很多的指导性计划指标,指令性指标,都带有强烈的计划色彩,玩不成是要追责的,这些指标后面是一套评价体系和系统,因此就像上级派下来的一把尺子,丈量工作的完成,成绩的度量,是硬杠杠,是高压线,每个人都不能触及的死亡线,因此所以的言行都要围绕完成这一任务而设计,完不成指标就等于失败等于失职等于下台的强大压力线让人们别无选择地将数据进行到底,而数据本身与现实情况的吻合与否变成了不重要的问题,而不是首要问题和原则,这是很多人钻空子的缝隙所在,也就是数据上好看与否可以是生命线,数据真实性无足轻重,该如何选择也就再清楚不过了,数据造假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人驾轻就熟的应对上级和下级的技巧,他们深谙此道,深知其中的厉害关系,把握的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数据造假的成本很低,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数据出领导,领导出数据,这个风险后面得到的利益之巨大是我们常人所不敢想象的,即便是我们声称的市场经济地位的各个主体也有数据造假的冲动,那些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造假,各种的收入造假,等等层出不穷花样百出,简直令国人惊掉下巴,本来是法治经济的带头人和用数据说话的榜样模范,却为何也如此猖狂地数据造假呢,一定是我们对于数据造假的打击力度不够严厉,一定是可能付出的成本与收益严重的背道而驰、不成比例,铤而走险是获取超额利润的可选途径,被越来越多的人走通,当然我们的监管必然有重大的漏洞,无法杜绝其不断发生,体制内数据造假蔚然成风是由于无力监督,数据产生本身、为何是这样的数据指标、为何要造假数据,这一系列的问题得不到根本性回答和解决,反而鼓励了人们数据造假,本身带有的问题无法克服,造假本身带有普遍性,治理起来有些
棘手,这些都是无法克服的老大难顽疾。上午参加一个会议,传达上级会议精神,提出一系列工作安排和要求,其中很多涉及到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现在要检查进度完成情况,各项指标是硬性要求必须无条件达到,没有完成的立刻整改,要负责任务落实,讲到很多困难情况,事实是经济疲软,收入下降是大概率事件,至少大幅增长不符合现实形势,既然如此那么又要按年初制定的计划和任务指标要求,这是显然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的,这样的要求指导下人们的选择只能是应付,真正的措施落实倒没有积极性了,因为按照这个做法努力用在工作上收不到预料的结果,计划完不成,而想办法把表面文章做足,将数据做好,也许就可以继续下去,否则会没有机会得到好结果,这样的情景很普遍,都不会去触碰数据本身,任何单位和领导都不会承认完不成任务,指标有可能落空,而是都完成任务,指标都可以达到,剩下的是如何达到目标,绝不会质疑指标。
前一篇:匪夷所思四五二时代变了@365
后一篇:匪夷所思四五五事缓则圆@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