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四二四还有距离@365

(2023-07-07 18:07:36)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7月7日 星期五, 阴 18/29。

近日有些喧嚣,昨晚两点钟了村委会操场上任然响起巨大的音乐声,从21点开始逐渐聚集人,跳舞、唱歌,放音乐,据说第二天要彩排,第三天要比赛,近期各村组织了足球队、篮球队、舞蹈队,十几个村这么多的队伍这么短时间要比赛,可能就有些紧张,动员部署,还有服装等,组织起来颇费功夫,关键是时间太短,经费有限,农民还有很多工作要干,三夏大忙季节、打工外出,生活琐碎,没有这么多闲暇娱乐,各种的活动很多,有些安排的太紧张了,太密集了,还是要适当,不应让农民感觉到是负担,不知乡里的领导和干部是否也是这么认为的,反正这里的喧嚣一定是乡里安排的事的集中反应,一方面集中搞各种活动,一方面又要提高收入,农民的收入提高无非两个途径,搞好农业生产,庭院经济,养好牛羊鸡鸽,提高小麦玉米西瓜蔬菜种植水平,高产高效优质,再就是外出务工多增加工资性收入,这都是需要全力以赴的事,不都在说挣钱不容易,农民更不容易,增产不增收,可是我们的很多安排的事务说起来是为了农民,可是真正关系到农民的最大利益的还是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方面的事却少有真正的措施,现在安排的很多工作与农民增收相关的多吗?不好意思,大部分没关系,有关系的也都是提要求,没实际行动,基本都是围绕着其他方面的安排,分散了农民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村干部的工作围绕的基本都是生产之外的事务,关心农业生产农民增收的很少,关心的是上级的要求安排,上级关心的是数据是各种指标,具体怎么干,对不起都靠农民自己想办法,村干部想折,上级检查、处理,上报的数据正确了也就行了。这个乡干部要求所有的表演队、比赛队要几点到哪个地点集中,领导带队,一个都不能少,另一个乡干部又同时要求,卫星工厂不能停工,绝不允许把工厂的职工调去跳舞影响工厂正常上班,请问,村里怎么执行?听谁的?农民要如何面对?明明就是这样的矛盾,大量的活动自然需要大量的人参与,自然要影响打工影响农业生产,因为要求的就是白天参加活动,人不会分身,影响农民生产外出务工家庭经营就不好了,娱乐活动寓教于乐是很好的方式,保持农民活动一定的活跃度是应该的,可是也有个方式方法的掌控,也有分寸的把握,也有各种平衡需要控制,如果不尊重基本的事实只顾活动开展本身,那么就有些偏颇,这些时间内活动有些过于集中了,密度有些大了,如果不是张弛有度,没有办到农民的心坎上,甚至让各种活动成了农民负担,农民反感,那就得不偿失了,现在很多活动农民参与度不高,没有热情,与我们的活动不对路有关,更与我们的活动有些不切实际有关,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要集中起来,也不一定要领导带队,实际上发挥农民自身积极性创造性,很多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农民自发组织,当然前提是不能运动式开展活动,不要过于频繁密集,而是引导鼓励民间组织,自发组织,政府官方予以表彰奖励,不要每个村千篇一律,什么都一般齐整,而是各个村有各个村的实际和特色,根据各自实际开展活动,在这个基础上因势利导,循循善诱,相信民间力量,他们可以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文化文明向上的各类活动只有根植于农民自发的内心行为才有生命力,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总是有些急躁、有些拔苗助长、有些急功近利,要么一暴十寒,要么心血来潮,鲜有和风细雨,鲜有入心入脑,因此效果就差了许多,有时还有很多的不到位,很多的负面效应,工作达不到目标,有些事与愿违。今天上午11点举办的一个养牛培训,几个村集中在一个村,事先已经通知,村委会也做了安排,结果到时间,其他村的人都来了,我们村的人人没有到,据说昨晚也强调了,上午村干部也催了,主要是派工会开完了,人还没有落实,那么这个派工会派什么,早派工还有什么意义,这说明很多事情都没有搞清楚,派工的价值是什么都没有整明白,可是竟然还在那里座谈一个小时,负责此事的村干部也坐在那里,那么这个派工是干什么的?这就是今天头一号的事,不一定要坐在那了,而是确定村干部组织村民参加培训,早早就被派出去完成这项任务了,反而坐在那里参与其他人的派工,这就是错误的,我经常说要学习学习王熙凤的派工会,那个阵仗可是有点味道,像沙场点兵,井井有条,纹丝不乱,我们达不到那样的水平,起码要干的事轻重缓急还是要有个符合逻辑和秩序的安排,不要瞎耽误功夫,一团糟。这是一个连续系列的培训的第二场,上一次是5月,本想每一次都有一个主题,每一次不一样,有所侧重,可是被告知还是跟上次一样的讲授的专家,内容还是那些东西,第一个环节课堂也就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另外要互动,请农民带着问题来培训,将养牛过程的实际问题请教专家,这是这次培训的重点,互动环节要办好,再就是到农民的牛圈去现场解答、解决问题,这个环节也很重要,需要下些功夫,做前期功课,找到问题,这才能将培训办得更有效果,所以这三个环节紧紧相扣,理论与实践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课堂与现场结合,这就是较好的培训了,需要很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一次培训办的好坏主要是解决问题,这是培训的宗旨所在,不是为了培训而培训,而是要提升农民的养牛技术和疫情防控水平,显然有些接近这个标准目的,还是不够理想,还有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