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三七二本末倒置与必先利其器@365

(2023-05-14 19:29:55)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5月14日 星期日, 晴 16/28。

一天的事物中绝大部分是务虚的,开会、座谈、迎检、报表、材料、档案等等,这些占据了每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加班加点也都是围绕这些上级交代的任务进行,那么一天的工作时间不过几个小时,真正用于落实职责目标任务的又有多少,现在是很清楚的,几乎没有,都是在情况的上传下达上,都是想法掌握现实状况,而现实本身的改进却无人问津,没有投入力量和资源,本末倒置了,尾巴远远大于身子,不成比例,不协调、不匹配,现状已经是客观存在了,是前期工作的结果,对其进行总结是必要的,社会管理日渐精细化,决策需要掌握细致情况,这些都对数据信息提出更多更高要求,花一点精力和时间是必要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本也无可厚非,现在的问题是我们的基层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于上级安排的这类事情上,报表、情况报告、数据统计几乎占据基层村干部90%的时间,相反用于解决具体问题,帮助农业生产,诉求解决、困难解决、风险排查等等几乎很少有研究、有安排、有行动,基层干部应该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具体事情的解决上,哪家哪户哪个农民有什么具体需要村干部协调解决的问题,花精力和时间去帮助解决,答疑、解惑、传道,哪里有事就在哪来而不是领导在哪里就在哪里,具体事务是基层干部的工作场所而不是会议室、传达室,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基层干部都反过来了,走过场的时间远多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问题本身的解决被搁置在一边,围绕问题的各种形式搞了一大堆,锣鼓喧天、古炮齐鸣,又是调查研究又是宣传动员,今天下文件明天要结果,上午布置报表下午上级检查,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弄清楚,总结的要求已经来临,十个基层干部十个都在围绕问题的边上,没有一个真正在解决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问题的实际行动上,就以乡村振兴来说吧,现在基层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最大工作就是上半年、下半年的人均收入为核心的数据录入,以及下半年的全国性大检查,这基本就是一年乡村振兴工作在村里的体现,其它具体工作都几乎见不到什么东西,没有具体举措和具体体现,各方面工作都是接受上面指示要求,项目资金也都见不到摸不到听不到,农业生产没有人提前谋划研究,产业发展没有谋划研究,社会治理没有谋划研究,几乎没有任何具体事务的谋划研究,都是在应付上面的各种要求,自己村的事儿似乎与这些都没有关系,那么乡村振兴在一个村里的体现应该是什么呢,当然应该是五大振兴的具体落实,结合村实际如何发展的谋划布局,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分析、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实际情况是这些都是被虚化了,而录入收入数据成为了重点,应付检查成为了重点,统计也好、总结也好,不过是现实的结果基础上,木已成舟,没有努力的好收成,再好的总结有何用?档案再漂亮又如何,台账再搞得好又怎么样,材料报告写得好又何用?为了体现对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视,每年一度进行全面检查、第三方检查,每个县都要过,涉及所有乡镇,全员动员齐上阵,成千上万的各级官员、专家队伍浩浩荡荡,横无际涯,他们这样的专业能力,这样地兴师动众,这样的大动干戈,这样的耗费巨资,如果出现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比用在最后的检查上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现在的基层干部正是适应了现在的考评机制,评价体系,通过这些捷径取得晋升的机会,一些人钻了制度的孔子,走捷径换来了好处,做实际工作自然就没有了吸引力,那么谁还去做吃力不讨好的事?做的好不如说的好,办的好不如写的好,这样的评价体系将会把事业引向哪里,又将把干部带向何方是不言而喻的,现在一些地方和领域盛行的弄虚作假、浮夸风很大程度就是这种评价机制造成的,活可以干的一塌糊涂,话得说的漂亮;什么都可以狗屁不通,态度一定要端正、方向一定要搞清;业务可以一窍不通,上级指示一定要认真听、领导关心的事一定要上心;什么人都可以得罪,什么事都可以不理,事关帽子的直接领导一定要围好,关乎个人前程利益的事不能耽误,这样的基层干部普遍存在,其所以采取这样的态度并不仅仅是什么个人素质问题,也不是简单地归入觉悟高低的问题,而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是体制内的微环境造就的结果,因此问题出在基层,根子在上面,我们的制度设计本身出了不科学的地方,出现了漏洞,在基层在乡村要营造干事的氛围,要营造创业的氛围,要营造风情气正的氛围,让那些敢干事想干事能干事的人脱颖而出,不打棍子、不抓辫子,让哈巴狗走开,让懒驴懒马走开,让叫兽大嘴走开,这在基层不应是一些口号,而应是具体的操作层面的具体安排,一些传统的组织工作方式比起现在的细致入微无所不至的组织人事工作在人才选用上有自己的优势,简单而实用有效,那就是在实践中考察使用干部和人才,不搞过多的繁文缛节,而以结果做评价基本根据,再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用人所长、避其所短,用人不可求全责备,反观现在用于管人的单位和人员比起过去多了不知多少倍,每个单位的人事组织部门机构越来越庞大、人员越来越多,管的越来越细,可是也就那么个结果,沉湎于细节中,也消耗于细节中,反而没有抓住关键,浪费了一些好的资源,人力资源部们本身已经是腐败的重灾区,是各种问题所在,这不都不引起重视,说明我们的用人机制和用人体系并不完美,需要改进,甚至需要革命性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