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匪夷所思三五四笑到了最后@365

(2023-04-25 17:27:32)
标签:

365

杂谈

文化

2023年4月25日 星期二, 晴 9/22。

几天来都忙于一件事,十几位第一书记要返回了,不确定时间,不允许喝酒,不允许送行宴,完成交接没有什么标准程序,没有明确文件,为他们送行这些都是在一种朦胧状态中行进,要的是安全、平稳地过渡。两年的驻村岁月对于大家都是一个特别的经历,要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保持身体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并不容易,工作的艰难自不必说,白加黑、5加2,没日没夜,节假日更是过关,值班值守,经常是夜里2、3点后才睡觉,第一书记的担子很重,责任很重大,整个村里发生任何问题都是你的管辖范围职责所在,大到社会稳定、安全生产、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小到家庭矛盾、邻里纠纷,党政军民学、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生老病死,总之社会的存在都是你的范围责任所在,一个都不能少,谁都可以问责你,中央、省、地、县、乡,这些政府部门的干部都是你的上级,他们可以随时问你要数据要情况要回报要资金要税收,你一个都得罪不起,社员都是群众都是你服务的对象,你全心全意服务的对象,你也惹不起,他们更没有什么可考虑的,得罪你也没有什么,所以第一书记责任要求是全方位、全天候、全无敌、全无赦,而资源则是几乎为零、权力几乎为零、手段几乎为零,在工作上最大的问题是沟通困难、理念不一致和方式方法的差异,属地管理的大原则下不管哪个级别的干部都要服从当地管辖,组织关系都已经转移到乡镇,所以必须在组织上服从基层管理,也即是第一书记是一个从自治区下派到村里的借调村干部的身份,和乡领导是上下级关系,和村干部是本土干部与借调干部关系,他们之间沟通总是浅层次的表面的,还是有隔膜存在,心往一处想劲、往往一处使有时可以大的方面可以,但大多数情况还是交流不顺畅,与村民沟通由于语言困难生疏的很,深入了解民情村俗并不容易,深层次的问题摸排更是过于理想化,理念上有普遍的不一致,自治区来的第一书记大都有着较高学历较高职位较长工龄,大都从事管理工作,多从大的方面考虑工作,喜欢讲道理摆事实,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法治思想规矩意识较浓,温文尔雅、循序渐进,而基层干部他们大都学历不高,职级职位较低,年轻气盛,经历单纯,工作上雷厉风行、简单粗暴,要么是接受、服从、执行,要么是命令、强迫、指示,他们都比较直接了当、干脆利索,一切命令听指挥,讲究绝对服从,什么事都是粗线条,大致、差不多、可能,基层事务太多太零碎,所以一些干部养成了不守时不讲究不理会的习惯,这些年干部年轻化后有所改变,但仍是整体提升仍在路上,正是这些差异的存在造成了工作上的一些矛盾,相互理解的困难,基层干部认为第一书记不接地气,思考决策理想化不符合村实际,没有什么真招实招,就会耍嘴皮子,躺倒不干事,不安心村里工作,第一书记认为乡村干部无知、瞎干、胡来,都是三拍干部,基层很多问题都来自基层干部本身素质不高,总之这些相互之间的不理解不畅通不和谐都是可以想见的可以理解的,都是理念、方法、沟通的问题,通过换位思考、加强理解和工作交流都基本可以缓解,第一书记更大的困难和问题是孤独,书记、工作队和两委三张皮想象比较突出,第一书记是一个人,他与其它两个团队之间是有沟通成本和滞后性的,尤其在情感方面总是处于孤苦无援的状态,长期离家离开单位,不良情绪的积累得不到释放宣泄,其它的交流的渠道基本没有,孤独感是第一书记最大的困扰因素,特别在工作困难局面,长期无法休假时间,像去年下半年抗击疫情的关键几个月,几位第一书记向我提及孤独感,有个别的压力山大几乎到崩溃边缘,只有他们最能体验到孤军奋战的时刻的状态和情感,对自己意志的淬炼是全方位的、高强度的,因此凡是完成了第一书记驻村任务的干部应该基本都是合格的,经受了一次严格的锻炼考核,值得信赖,也证明了他们的能力,更证明了他们的方方面面的素质,和平年代里日常社会环境下,他们应该是在最困难的地方、最难条件、最复杂环境面对最多样人群、最全面事务的工作,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具备了挑更重担子的条件和资格,基层农村最锻炼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接地气的干部,涌现了一个又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豪杰,第一书记是其中的一种存在,他们中一定会产生有胆有识、敢做敢为、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领导干部,成为社会发展的栋梁。制度设计一定要考虑结构和效益的一致,责权利的一致,目标与措施是一致,我们现实中的一些制度安排就显得仓促而逻辑不清甚至混乱,相互之间缺乏一致性,相关部分之间并不协调,甚至相互矛盾打架,再一个需要在实施过程中大稳定小调整,既保持政策制度的连续性,也要有必要的灵活性,一切都需要在实践的具体事态发展过程中去评价总结调整,用辩证的态度对待进行中的事务,而不是简单的态度、粗暴的对待,我们会发现一切都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的,在我们处于一片悲情中竟然看到一片靓丽风景出现,正如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也像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也许莫问前程是正确的态度,叩问得不到答案心累了,沉浸于现实的各种暴风雨中承接苦难历程适应它,反而有机会待到山花烂漫时丛中笑,第一书记们对此可能比起其他人更有体会,那些埋头干事砥砺前行的都笑到了最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